黄帆

2023年
导赏:《乘船而去》这是一部具有中国山水诗画意象的电影作品,人与环境共享空间,人的情感流动和环境氛围的流变水乳交融,相互映衬,整部影片的调色都呈现出一种灰蒙蒙的蓝绿色调,仿佛可以闻得到江南潮湿、黏腻、裹着泥土苔藓味的空气,空间质感塑造很细腻,率先打开了观众的视觉感官,将其带入一个江南小镇的生活氛围之中。“船”是与影片中贯穿始终的意象,在以外婆为代表的水乡人家的生命里,它有着实际的效用,那便是载着他们出生、结婚,继而生存、生活,除了这一营造江南生活实感的作用之外,“船”又有着象征的深意,它是人生长河中生命寄寓的载体,是连接故土老人与漂泊儿女的亲情纽带,在影片最后的超现实片段中,在明媚的心灵风景中,载着外婆抵达彼岸的一方空间。导演用诗意的镜头语言创造了“船”这一内涵丰富的意象,在故事中找到数个精准落点,将外婆周瑾、大女儿念真、小儿子念清、外孙阿涛等这个家中每个人之间的,这群人和这片土地之间的的情感关系通过隐喻的手法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影片叙事质朴平实,情感表达温柔克制,就像江南静静流淌在房屋之间的小河,容纳着很多东西,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大真切,推动影片故事线发展的一个重要悬念是关于老太太周瑾的过去,但影片没有使用过多戏剧性的冲突悬念来直接呈现其残忍不堪的一面,强调痛感,煽动观众的情绪,而是在人物的只言片语间留下痕迹,交由观众来拼凑和揣度,这样略带模糊和距离的视角同样也是晚辈苏念真和苏念清的观察视角,无法全然感同身受但却可以看见,这或许可以给观众带来一种更深切的自我体认和更敏锐的通感,影片通过代际关系的矛盾来展现城市飞速发展的时代特征之下思乡之情的无处安放,更具体地描摹出了人在环境之中那些复杂的难以名状的陌生而又熟悉的感受。此外,影片还设置和很多组互文的人物关系,来探讨选择,其中最直观最当下的选择就是关于母亲的绝症,要怎么治、在哪里治,更深刻的一层就是带出不同代际的不同人生选择分歧,同一代人的不同选择分歧,同一个人的自我选择分歧,每时每刻每个人每件事都需要选择,又似乎其实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有取舍。导演选择了克制的表达方式、丰富且不断变动的叙事视角,最终使得在爱、家和死亡这些母题的探讨上没有表达过分的偏好和取向,更多只是客观的呈现,呈现人面对选择的困惑和迷茫,呈现这些纷繁复杂的具体感受。(编辑:许雨婵)
2002年
导赏:电影《寻枪》和陆川最大的意义之一在于,它是“一个分水岭,代表着一批被影碟熏陶的小青年,开始在壁垒森严的制作体系外扣击主流电影的大门”。本片剧情曲折,融合了悬疑片、惊悚片、心理恐怖片等诸多表现元素,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世界,是陆川编剧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前后历时三年才最终完成。作为一名出生在七十年代的导演,他对电影的理解使该片整体风格给人一种好莱坞影片的感觉,而该片在视觉语言上颇有新意,展现给观众一个古风犹存的边陲小镇,空空荡荡、干干净净,具有超现实的色彩。著名演员姜文的参与是该片的一大看点,并且他在此片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 影片意图暗含一个暧昧多义的主题,将主题赋予一个边陲小镇警察丢枪、寻枪的故事。“枪”代表责任、道义、权力、男人的尊严。警察马山丢失了这么多东西,身陷困境,绞尽脑汁去寻它。片中也有段警察马山追小偷的场景,不过这里交通工具已经有些进步,是骑车。这段场景是导演陆川个人比较满意的,融了不同层次、角度的幽默在里面,镜头语言也颇富神韵。而本片展现的地貌,那个安静整洁地势陡峭的贵州小镇,不仅是种视觉奇观,形成特殊的影像造型语言,其幽深小径、古旧房舍也水到渠成地融入叙事,成为重要的叙事元素。影片音乐凌乱,风格多样,是整个影片形式躁动奔放、释放生命原始激情的有力注解。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一个年轻导演激情四溢的一种表达,一种喧哗骚动却有意味的形式。(编辑: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