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陈国光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0年
喋血街头
音效
/
导演:
吴宇森
/
主演:
梁朝伟
/
张学友
/
李子雄
/
任达华
/
袁洁莹
/
甄楚倩
/
林聪
/
鲍起静
/
苏杏璇
/
类型:
惊悚
/
战争
/
动作
/
犯罪
/
导赏:
《喋血街头》是1990年吴宇森执导,梁朝伟、张学友、李子雄主演的动作片。相比于《英雄本色》的酣畅淋漓,《纵横四海》的快意人生,《喋血街头》是吴宇森作品序列中很是特别的一部,不单是因为巨额的制作费用和揭露人性的残酷情节,更是因为《喋血街头》是吴宇森曾经贫民区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将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放在其中,也正因如此,本片在吴宇森一贯的“暴力美学”包裹之下却透露着他罕见的情感宣泄:利益之下兄弟反目成仇的悲痛和对旧日美好情谊的缅怀,令人看过后久久不能释怀。《喋血街头》是吴宇森一贯“男儿情谊”主题的延续,几位主角阿B、辉仔和细荣虽出身贫困但互相扶持、情同手足,但吴宇森这次却选择了友情的背面:背叛,即友情的失落。影片前部以温暖的柔光镜头展示三人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旧日兄弟情谊,以鲜血和拳头为证,足见为兄弟两肋插刀的忠诚与一同出生入死的勇气。后半部分却足见利益诱惑之下“为了箱金子连兄弟都杀”的人性之恶,三人互相残杀,折射了危难关头人性的残酷和良知的泯灭。两声枪响,细荣是为保全自己,只能对辉仔痛下杀手;阿B是为成全他人,不愿见辉仔苟延残喘。吴宇森将兄弟之间情比金坚和有仇报仇的二元逻辑放置于战乱、利益、生命等多重维度之下,以“善”之艰、“忠”之难足见兄弟情谊的复杂性与凝重性,于肮脏与纷杂的诱惑之下保全人的尊严和情的坚贞,吴宇森对现实的剖析固然残忍,却也深刻。《喋血街头》仍是吴宇森“暴力美学”的极致体现。不仅有鲜血喷溅、持枪射杀等暴力画面的不吝展示,本片在高额的制作成本之下更不惜呈现炮火纷飞、烈火燃烧等震撼激烈的大型动作场面。导演自身经历的加入使本片在暴力之余不乏情绪化的表达,不仅是经典的慢动作镜头展示暴力瞬间,以时间的延续扩大了受难瞬间,被迫屠戮的场景在升格镜头特有的凝滞性扩大了情绪渲染,从而使暴力具有悲怆之美;推镜头来试图探究人心和交叉蒙太奇的使用构成宣泄性的抒情段落,兄弟三人骑车快意驰骋和阿B身携辉仔头骨与细荣开车展开决战的镜头交叉剪辑,相同的地点背后是物是人非之悲与手足相残之恨。然而,无论是出家人救回奄奄一息的阿B,使他在鲜花边劫后复生,还是辉仔看见难民于心不忍,将钱撒出车窗的怜悯之举,都不难见得吴宇森作为基督徒济世救人的慈悲之心。(编辑:刘若能)
1982年
升官记
演员(饰 安国侯)
/
导演:
肖朗
/
主演:
朱世慧
/
万琼
/
陈国光
/
胡为之
/
谭长根
/
吴长福
/
播放正片
导赏:
《徐九经升官记》是我国京剧经典剧目,198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成功地实现了这部优秀戏曲剧目的影视化,使全国观众都认识了徐九经这个刚正不阿、坚守正义的良官。影片塑造了一个复杂、颇具人物弧光的经典形象,并通过情节设置上限知视角的运用带来“陌生化”的审美效果,突破了戏曲表演中“丑角只能当配角”的传统定式。影片一开始,徐九经呈现出一个完全的丑角样态,他嘴斜脖歪,外型奇丑无比,行动滑稽夸张,并对做官和权力有着深深的痴迷。在判案过程中,他面临着良心与私心的激烈互搏,历经一番挣扎后才做出了正义一方的判断。影片改变了传统戏曲中人物从始至终立场分明、服从于行当特征的传统,制造了丑角不丑的内在反差,并耐心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立场变化,让观众随着徐九经一同走向事件的真相,将新鲜奇特的陌生化审美体验做到了极致。与戏曲舞台的演出不同,本片大量使用实景拍摄,将人物置入真实的住所和宫殿空间中,人物在实景中行动,穿梭于亭台楼阁之间,大大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凸显了电影操控时间与空间的强大能力。除此之外,《升官记》也对原故事进行了提炼总结,以歪脖树与酒这两大物件为故事线索,毫无雕琢之痕地使情节环环相扣。物本无情感倾向,是人物的状态赋予了它们多样的内涵,歪脖树见证了徐九经从心怀愤懑、春风得意再到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转变,酒则与买醉、送礼、回乡等多个重要情节密切相关。两个简易道具的使用既关联了传统戏曲对物件的重视传统,也彰显了徐九经坦坦荡荡的襟怀。(编辑: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