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冬

有片源
2010年
导赏:《剑雨》由苏照彬与吴宇森联合执导,讲述关于复仇和救赎的武侠故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奇情武侠佳作。江湖传闻得到圆寂高僧罗摩的遗体可以修得绝世神功,女杀手细雨夺得半截遗体后叛逃组织“黑石”,在江湖上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她与高僧陆竹结下情缘,在受到其以性命为代价的点化后放下屠刀,从此改头换面隐姓埋名在京城生活下去,并与一名普通男子结为夫妻。然而好景不长,她身份暴露再一次卷入争端,自己竟又成为了恩爱丈夫的灭门仇人...各派势力风起云涌,江湖恩怨相织交错,贪痴妄念终成幻影,冤冤相报终无止境,唯有在过去中和解、在新生中得到救赎。在叙事特点上,与传统武侠电影侧重于江湖恩怨和激烈打斗不同,《剑雨》在更注重描绘人物的日常生活与情感流露。影片花了大量篇幅来描绘细致入微的日常场景——细雨与江阿生的婚后生活、平常的市井琐事等等。这些场景为影片注入脉脉温情,同时还能够加深观众对角色的认同。细雨的内心挣扎、对平淡生活的渴望一一细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的情感厚度大大加深。从视听上看,深厚的东方美学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觉元素和场景传递出来。影片中小桥流水、青苔石板、雨中屋檐等画面,展现了典型的江南风貌,是江南水乡山水美学的诗意表达。这些景象不仅仅是背景,更是影片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感表达的载体。而影片多次出现雨景,不仅仅营造了朦胧的氛围,还象征着细雨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雨水冲刷着江湖的血腥,也洗涤着人物的灵魂,情感在其中得到净化与升华。在武侠片走向商业化和视觉奇观的浪潮中,苏照彬选择回归武侠电影的本质,强调情感与美学的浪漫结合。没有国仇家恨的壮阔磅礴,以平常的真情示人。人为自己的欲望、愿景所驱使,或变态自私、或慈悲渡人、或追求平凡度日,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敢爱敢恨,奇情诡绝令人动容。尽管初上映时反响平平,却在时间的淘洗中愈发光彩夺目,持续焕发生机。(编辑:颜诗雨)
2002年
导赏:《秘语十七小时》是章明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呈现了几个年轻人在一个周末的十七小时内的情感纠葛,以深刻的人性探讨、独特的视觉探索与镜头风格引起关注。章明在本片的电影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有趣的探索。长镜头的静默与游移是章明的惯用手法,镜头时间的凝滞与画面的停留在无形中产生的压力,暗合了金小蓓一行人之间略显紧绷、一触即发的关系,也留有余地让观众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相互揣测的、下意识的恶意;十七小时的叙事跨度却带来时间概念的淡漠,金小蓓和侯红几次问起时间,却从未明示,观众亦无从得知,对时间的漠不关心暗示对未来的消极逃避情绪,电影时间的淡化使观者更为专注于所呈现的镜头本身,对故事情节的弱化也可略见一二。章明以假定性空间的有意选择造成某种指射。于栋与赵尘一左一右、将金小蓓困于中间的三角形构图,暗喻她与两个男人都发生着情感纠葛,且夹在两个男性力量中间的不适与无可奈何,与后来赵尘和于栋爆发矛盾、金小蓓却置身事外的态度形成铺垫。几人因大雨被迫困在如孤岛和洞穴的有意设置使他们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景中,其间的情绪波动与矛盾张力陡然增加。章明以无言的镜头对年轻人的情感状态、欲望纠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有力的试探与洞察,可乐在水中浮沉的镜头隐喻现代人在内心欲望和现实困境之间的迷茫与选择,如同于栋深陷家庭的困局——面对婚姻牢笼所显示出的怠惰态度和偏执敏感、深夜浓妆艳抹的妻子,名存实亡的婚姻与无爱的家庭却被旁人规劝“人在什么山上就要唱什么歌”的现实道理,内心更深层次的情感诉求与安于枯燥无味生活现状之间形成了无形的裂缝;金小蓓与赵尘之间在饭桌上不动声色却的对峙亦耐人寻味,一个播放音乐,一个摁掉音乐,互不相让的轮番动作是自我权力的彰显,赵尘向墙上扔梨发泄心中的不满,金小蓓持起菜刀进行暗示与威胁;洞穴内墙壁写着的《钗头凤》与一对殉情之人的骸骨提示着曾经爱情的忠贞与刻骨铭心,而片中的两对有情人如今已演变到肆意猜忌、相互憎恨的地步,十分耐人寻味。金小蓓、张建力、侯红、赵尘、马洋都显示出百无聊赖的状态,处于一个情感空间却因一张纸条开启了疯狂的猜忌与怀疑,善意和理性的东西好似不复存在,揭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情感难以互通,内心处于一片荒漠。《秘语十七小时》呈现了十七小时跨度内,情感上的折磨和现实的无趣与尴尬,繁复庞杂的情感纠葛和暗自涌动的欲望,深刻探讨了现代人行为的无序、内心的混乱和纠缠的情感冲突。(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