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垚

有片源
1979年
导赏:《归心似箭》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连长魏得胜掉队后命运和遭遇的电影。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艺术表现上取得了成功,更在情感表达上达到了高度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战争年代人物群像的生动画卷。魏得胜的形象既坚强又充满人性,他在面对生死、金钱和爱情三关的考验中,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深厚的无产阶级情怀。特别是影片对魏得胜和玉贞之间爱情的细腻描绘,不仅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深化了电影的主题。他们的爱情质朴自然,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这种真实感人的情感表达,是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斯琴高娃在影片中的表演,更是将玉贞这一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她的表演既有激情又不失含蓄,深刻地刻画了玉贞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无论是在细心照料魏得胜时的温柔体贴,还是在面对爱情时的大胆表白,斯琴高娃都以她真挚的表演感染了观众,使玉贞这一角色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形象。影片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完美,通过精心设计的照明和色彩,成功地烘托了气氛和深化了主题。如影片前半部分以冷色调为主,通过阴天、狂风、大雪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冷的环境气氛,反映了主人公沉重、压抑的心情。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色彩逐渐变得明亮温暖,不仅反映了主人公心理变化,也象征着从冬天到春天的季节更替,预示着希望和新生。影片的导演李俊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真实性和民族化的艺术追求。他没有盲目追求形式的美,而是着力于朴素、真实、自然的表现手法。这种艺术处理不仅使影片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真挚动人,也使影片具有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个性。此外,《归心似箭》在爱情描写上的成功,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归心似箭》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电影作品。这部电影是对抗日战争时期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赞颂,也是对人性中美好情感的深情讴歌。它将永远留在中国电影的宝库中,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恰如导演严寄洲的评价:该片没有编排离奇曲折的情节,没有追求叱咤风云的大场面,没有耍弄装腔作势的廉价噱头,而是忠实地遵循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为观众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但又亲切可信的画卷,使人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和诗意盎然的艺术魅力。(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