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元

Tieyuan Zhang

1992年
导赏:《走出地平线》是一部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92年摄制的历史题材剧情片,以20世纪70年代末的偏僻山区屈公山窑沟村为背景,深刻描绘了当时中国农村如何通过“包产到户”这一改革措施,实现了从贫困走向新生的历史性跨越。电影采用了“寻访式”的叙事视点,由方兆章的到来引出屈满满,又由屈满满找到秦建九,同时又交替地在区公所与窑沟之间来往表现。不以戏剧性的事件贯穿,但局部的戏剧性却很强烈。并且,不拘泥于传统的戏剧化电影的套路,不去人为地设置一对对立面,而采用了一种类似小说或报告文学式的结构,上篇以书记屈满满的行动为线索,较散文化;而下篇由“分私粮”和“密谋承包”两大事件为骨干,掀起了两个矛盾的高潮,节奏都有千钧一发之感。影片中改革前后的窑沟村呈现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包产到户”这一改革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影片摒弃了概念化的人物塑造。饰演屈满满的演员高强,凭借其独特的气质与外形,加之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和对人物性格的精准把握,成功塑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复杂、极具意义的区委支书形象。奋进和愚从,献身人民的动力和陈旧观念的阻力,这些完全对立的因素在屈满满身上奇妙而又真实地融合在一起,造成了他命运的悲剧。而肖荣生饰演的秦建九作为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党支书。他面对窑沟村的贫困落后和人心涣散,没有选择逃避或妥协,勇敢地提出了“包产到户”的改革方案。他的坚定信念和非凡勇气不仅感染了身边的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也为整个窑沟村的向好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于本正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将《走出地平线》打造成了一部具有磅礴大气、庄严凝重震撼力的现实主义电影佳作。影片在叙事上采用了写实与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刻画,将窑沟村农民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仅仅生动再现了农村改革的历史,更深刻揭示了农村改革的艰难历程和人民的力量,谱写了一曲关于人性、信念和勇气的赞歌。(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