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均柏

2019年
导赏:杨荔钠导演的电影《春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家庭叙事,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部电影不仅探讨了母女关系的复杂性,而且通过其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在情感。《春潮》的故事围绕三代女性展开:记者郭建波、她的母亲纪明岚,以及郭建波的女儿郭婉婷。这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结构。在这个家庭中,男性角色的缺失使得母女之间的关系成为叙事的核心。电影通过展现郭建波与母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深入挖掘了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代际之间的认知和情感差异。影片的叙事风格受到了纪录片的影响,杨荔钠将纪实美学嵌入故事片的叙事之中,通过细腻的镜头捕捉日常生活的片段,构建了一种生活流的叙事模式。这种风格在成就“风格化”的同时,也暴露出叙事层面上情节性、连贯性与整体性的不足。尽管如此,影片所蕴含的情感复杂性和社会真实感,使其超越了传统剧情电影的叙事标准,提供了一种更为深刻和真实的现实镜像。《春潮》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隐喻和修辞手法。其中,“水”的隐喻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它既是母性的象征,也是爱欲和主体意识的象征。影片中的水,从厨房的漏水到浴室的蒸汽,再到结尾处的河流,都是女性情感和生命力的外化。此外,动物的隐喻也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黑山羊、鸽子和长颈鹿,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代女性的精神寄托和内心诉求。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下,《春潮》展现了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自然界中的水和动物形成了互文关系,通过这种隐喻手法,影片集中呈现了自然与女性之间的特殊联系,体现了杨荔钠电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这种视角超越了传统的性别对立,提倡两性和谐的关系,呼吁建构一个差异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体系。《春潮》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对现代家庭中母女关系的解构。影片没有简单地将母亲角色神圣化,而是展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母亲形象,她既有对女儿的爱,也有对女儿生活的控制和干涉。郭建波作为女儿,她的反抗和挣扎,以及最终的自我救赎,都是对传统孝道伦理的挑战和重构。影片通过郭建波的独白,将她对母亲的不满和怨恨倾泻而出,试图让这段互相折磨的关系画上句号,从而获得心灵上的皈依。(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