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译葳

有片源
2015年
导赏:《乌珠穆沁的孩子》是第31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获奖影片,讲述了乌珠穆沁草原上,蒙古族孩子拖拉与他的爱马“黑骏马”的动人故事。拖拉虽年幼,但不顾自己安危,救下一匹掉入沼泽的马驹,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小马逐渐长大,并在骏马比赛中得了冠军。拖拉的父亲坚持要卖掉黑骏马,黑骏马半途逃走后,拖拉和伙伴们开始了寻找的征途。一路上历经没有水喝、迷路、受伤等困难,孩子们仍然勇敢地坚持,最终找到了黑骏马。“寻找动物”是少数民族电影中常见的题材,《乌珠穆沁的孩子》从孩子的视角出发,通过儿童和成人对于该不该卖马的矛盾,反映出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转型期面临被淘汰的现象。电影中拖拉的奶奶听说儿子将马卖掉,生气的训斥他:蒙古人丢掉自己的马就是丢了自己的灵魂。马不仅仅是坐骑,更是蒙古草原精神的图腾。大人出于种种无奈渐渐放弃了对传统家园、传统文化的坚守,而孩子却有着与动物天然的亲近本能,作出拯救马匹的勇敢举动,并在历险成长中加深了对于民族之根的认同。本片以将童真的人性之美与辽阔的自然之美相融合,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乌珠穆沁的孩子》以大量的远景画幅、精巧的画面构图展示了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水草丰茂、一马平川、天空碧蓝如洗的美景。在表现黑骏马和马群驰骋奔腾的运动时,摄影师大量采用慢镜头加以表现,将马匹流畅有力的肌肉线条、飘逸野性的鬃毛展现得淋漓尽致。光影与色彩的搭配,记录下蒙古草原独具特色的地域风貌和人文特色。(编辑:曾奕琦)
2011年
导赏:比“为民做主”更重要的是让“民做主”。电影《老寨》讲述了一山西小村中因滥用公权影响煤矿资源分配的现象而引发的一系列争端,影片围绕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权力和利益的斗争展开叙事,通过重新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这一关键事件,一层层地呈现出村里复杂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家族关系,最终通过“锯公章”巧妙地实现了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代表、理财小组“四权分立”的新格局。《老寨》生动还原了新时期农村和农民的状态,片中人物形象既立体而又多元:新任镇党委书记宋汉志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调查明确了“一些人打着集体旗号,把老寨权力家族化”的现存问题,在一次次的座谈中引导村民重视自己的权利,重新审视煤窑对于老寨村的作用,并通过推动村民委员会选举,使老寨村多年的历史问题得到解决,村民利益得到保障;村支书周东明是以权谋私、拉帮结派的村霸贪官,影片通过其使用村委会广播室时遍布蛛网、灰尘的环境侧面反映他的玩忽职守,并用他在麻将桌上洗牌的特写镜头预示老寨村权力结构的重组;此外,刚正不阿的村委会主任马昌平、奸诈懒惰的村民长根等人物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寨》挖掘了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题材,真切、尖锐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问题。影片将农村基层民主与村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显示出创作者为民代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影片运用传统的叙事手法表现了新时代农村的现实问题,戏剧冲突强烈,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台词朴实却极富感染力。本片曾获第28届金鸡奖四项提名,获得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荣誉,以及第14届华表奖最佳编剧奖项。(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