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谢巧官
Qiaoguan Xie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8年
阎家滩
副导演/助理导演
/
导演:
黄乔
/
主演:
杨帅学
/
胡希华
/
张兰珍
/
李朋生
/
许培
/
类型:
戏曲
/
爱情
/
家庭
/
舞台艺术
/
导赏:
电影《阎家滩》以其生活化的语言展现出一种质朴无华、深入浅出的艺术性,唱腔与念白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了通俗易懂的元素使得观众能够轻松共鸣,倍感亲切。电影《阎家滩》充满了生活化的语言,通俗的特质渗透在唱腔和念白当中,粗浅朴素易懂。电影故事看似讲述阎景安与左桂兰的爱情故事,但实际上主角是家院王二,这显然是一个丑角,但他的角色功能超越了简单的戏剧技巧范畴。从微观层面看,他以其机敏灵活的性格特点,巧妙地穿梭于左天贵与阎景安两大势力之间,这一过程中为剧情增添了无数转折与笑料。同时,在不经意间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使得情节更加紧凑。从宏观视角审视,王二的存在丰富了电影故事的层次与内涵,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在危机发生时刻,周旋在各种矛盾之中,使得整个故事架构更加饱满,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与艺术的张力。王二所代表的茶衣丑,是河南曲剧中极具代表性的角色类型。这类角色通常身着茶色短衣,头戴毡帽或一把抓帽子,腰间系着白色围裙,脚踏方口皂鞋,形象质朴而生动,展现了河南地区下层劳动人民的日常风貌。他们虽身处社会底层,却以智慧、勤劳、善良、热情等美好品质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与尊敬。在《阎家滩》中,王二正是这样一位集智慧与善良于一身的茶衣丑,他的形象是对传统戏曲角色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河南人民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写照。曲剧丑角艺术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人性光辉的深刻挖掘与展现。在《阎家滩》中,王二虽身为家院,地位卑微,但他对待生活的态度却极为积极乐观。他不仅能够机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帮助左小姐与阎景安终成眷属,展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正义。这种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积极心态的精神风貌,这是曲剧发源地人民乐天知命、自强不息精神的真实写照。(编辑:婧怡)
1980年
七品芝麻官
演员(饰 书童)
/
副导演/助理导演
/
导演:
谢添
/
主演:
牛得草
/
吴碧波
/
姜晶予
/
李文斌
/
唐喜成
/
谢巧官
/
播放正片
导赏: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句通俗易懂又深入人心的唱词正是出自本片及其改编的豫剧《唐知县审诰命》。它告诫为官者,如果不能履行为人民服务、为民做主的基本职责,那么其存在就失去了意义,甚至不如去做一些更为普通但有意义的工作,如“卖红薯”。以此句为代表的本剧戏词,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表现力:善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将复杂的政治理念和社会问题以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既易于被广大民众接受和理解,又增强了戏曲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传播力。本剧描述了七品知县唐面对封建强权,主持正义,执法不阿,法办权高势大的诰命夫人的故事,豫剧大师牛得草在片中塑造了一个“不丑”的丑角,塑造了具有独特、典型性格的清官形象。虽然只有七品“芝麻大”的官,却不畏强权,勇于为民请命。他的正义感、机智和幽默感构成了其性格的核心。无论是接地气的幽默言辞,还是夸张的表情和动作,都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角色的魅力和故事的魅力。这种表演艺术的魅力使得唐成的“丑”成为了一种艺术上的美。谢添导演及摄制组将舞台艺术与电影艺术进行了深度整合,在保留戏曲表演技巧的同时,影片还进行了电影化表演的探索与创新。影片中几处精彩的特技效果,不是为特技而特技,而是以知县的心理变化为依据大胆渲染。尤其是知县在被诰命夫人骂过后,一小一大的“变身术”,不仅使节奏跌岩有致,而且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波动起伏,使主人公血肉丰满地跃然银幕。作为一部戏曲电影,本片在民间赢得了非凡的喜爱,更在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上,以超过两百万张的真实选票,力压群雄,荣获了“最佳故事片”的殊荣。群众的广泛认可也足以其在戏曲与电影结合领域的传奇成就。(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