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喻国煌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96年
夫唱妻和
演员(饰 水根)
/
导演:
张刚
/
主演:
严顺开
/
牛犇
/
陆燕芳
/
姚二嘎
/
董怀义
/
马小宁
/
刘芳
/
喻国煌
/
邓华蔚
/
李秀冬
/
播放正片
导赏:
《夫唱妻和》改编自江西采茶戏《木乡长》,是张刚导演“阿满”系列喜剧中一部出色的作品,由《阿Q正传》演员严顺开主演,喜剧演员牛犇凭借在本片中的精彩表演获第2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荣誉。作为一部成功的喜剧,《夫唱妻和》举重若轻,以小见大,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乡长因女儿上大学缺3000元学费所牵扯出的一系列事件,通过这样一起凡人小事,反映了亿万群众关注的大问题——反腐倡廉。在夸张幽默的剧情编排下,让观众们在轻松和谐的笑声中感悟、警醒。影片的人文主义关怀体现在把镜头对准了基层干部,反映他们的诉求与实际状况,以一种平常人的目光去观察一乡之长,既没有用高大全的手法去刻意抬高,也没有用媚俗的态度去贬损他,让人感到作为乡长也是个普通人,也会为柴米油盐这些琐事焦头烂额。乡长穆阿满表面看来土得掉渣、木讷刻板,实则练达世情,且很有原则性。在他身上,既有山村农民的纯朴善良,又有基层干部的机敏能干,还有作为一个好丈夫对糊涂妻子的无奈与宽容,他既真诚,又有点狡黠。他有缺点,但更重要的是他有颗为民服务之心。喜剧是笑的艺术,《夫唱妻和》之所以雅俗共赏、寓教于乐,是因为编导匠心独运的艺术结构:“一条线上串着两个大葫芦”。“一条线”是贯穿影片始终的“三千元钱”,“两个大葫芦”是“偷彩电”和“假扮公安”,并且“偷彩电”被编排在矛盾冲突的发展部位,而“假扮公安”则处于矛盾冲突的解决部分。“两个大葫芦”把戏做足,让喜剧艺术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此外,本片还突破了喜剧类型中人物黑白分明的定式,人物不再以“好坏”来区分,而是具有立体的、多面的形象,例如“疤子”这个游手好闲、不事农事的角色,影片也突出了他身上善的一面,让人感觉他坏还没有坏到家,能改邪归正。这种宽容与仁爱正是人文主义的光辉所在。(编辑:曾奕琦)
1989年
大惊小怪
演员(饰 焦投湖)
/
道具
/
导演:
张刚
/
主演:
马精武
/
顾艳
/
姚二嘎
/
莫岐
/
高英
/
沈伐
/
喻国煌
/
播放正片
导赏:
《大惊小怪》作为阿满喜剧系列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以其轻幽默和讽刺意味见长。影片以彩色画面呈现,故事背景设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江南地区。影片讲述了小学教师梅阿满为学校办厂的事去外地出差,在旅途中遭遇了一系列倒霉和有趣的事件。从遇见一身恶习的无业少年姚小胖,到住旅馆时发生的种种误会,再到遇见旧日学生春梅所引发的观念冲突,整个旅途充满了惊险与笑声。通过几个不同身份、各具特色的人物的生活琐事、聚散离合,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风貌和思想观念的快速变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乱象。影片通过巧合的设置和情境的铺垫,将这些社会问题以轻松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让观众在笑声中有所悟,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马精武饰演的梅阿满正直善良、憨态可掬,是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姚二嘎饰演的姚小胖虽然一身恶习,但在阿满的影响下逐渐走上了正路,他的表演夸张而富有喜剧效果,为影片增添了不少笑点。影片还通过梅阿满与旧日学生春梅的相遇,探讨了性开放等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春梅的性开放理论让阿满叫苦不迭,这种观念上的碰撞,不仅增加了影片的喜剧效果,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这些人物既有普通工人、农民,也有知识分子、公职人员等。张刚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创造了一系列深受观众喜爱的“阿满喜剧”。这些作品不仅紧扣时代脉搏,深刻反映现实生活,而且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形式,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捕捉,对人性善良本质的深情讴歌和颂扬,以及对喜剧技巧的精妙运用和把握,“阿满喜剧”呈现出了通俗、明白、畅晓的整体风格,成为了中国喜剧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