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杰

Wenjie Yang

有片源
2002年
导赏:影片根据著名女作家池莉的同名小说《生活秀》改编,由思芜、霍建起这对黄金搭档执导。该片围绕吉庆街夜市开小餐馆的单身女个体户来双扬的悲喜人生,成功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改革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她在小吃街上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引来了无数食客,她也与此同时经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种种变故,深切体会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曾在多部武侠剧中打打杀杀的陶红在片中摇身变为吉庆街上的个体女老板来双扬。为了演好这个戏份吃重的角色,陶红在《生活秀》里的表演圆熟、到位,像一个真的街摊女老板一样熟练地挥斩鸭脖子、端菜、收桌子、做生意。在爱情面前既能表现出柔情似水的一面,又能在失意时展现决绝、坚韧的一面。在一场因为与嫂子争夺房产、两人大打出手的戏里,陶红把来双扬的泼辣、委屈,以及看到小侄子后心软演绎得淋漓尽致。陶红塑造人物内心时抓住了来双扬的双重欲望,既渴望生活的变化,又乐于世俗,和父亲的新老伴斗心眼,和周围的人们比高低,这样一个丰富、立体的角色使得陶红在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最佳女演员的荣誉。霍建起在影片中巧妙地运用大景别、长镜头和运动镜头,将吉庆街的繁华景象和来双扬的生活场景融为一体,“找到新旧城市内在的契合点,即反映出人物和环境的依存关系,又反映出生活的飞速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和巧妙的光影布局,将吉庆街的喧嚣与来双扬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霓虹灯和彩灯的点缀,吉庆街成为真正意义上充满魅力和诱惑的梦幻世界,而女老板来双扬则成为了这个世界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编辑:路明慧)
2000年
导赏:《蓝色爱情》以忧郁抒情的蓝色为影片基调,把莎翁式的心灵独白与电影的蒙太奇叙述相结合,不仅以巧妙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极致的视觉表现增强了电影的文艺气息和感染力,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鲜明的人物成长线索,表现了年轻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感情与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原著小说《行为艺术》质疑了“真实”与“作秀”之间的界限,揭示了现代人相互制造厄运的悲剧性。导演霍建起和编剧思芜对原著进行了银幕化改编。故事情节的推进变得更加简洁,点到为止,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电影中人物情感的交流和性格的发展。此外,采用了话剧舞台与现实世界的套层叙事结构,用旁白式的、戏中戏的台词表达,将主旨深度开掘,起到间离的艺术效果,形成一种与事态的不断变化,与内心的孤独、反思相契合的艺术氛围。片中蕴含着由“行为艺术”延伸出来的哲理——生活中人无意识、不知道就参与了别人行为的一种普遍表达。就像片中刘云(袁泉饰)说的那样,聪明的人创造自己的艺术,凡人则生活在别人的艺术创作中。比如在影片中有一次他们上街看到有人打架,刘云大喊“警察来了”,结果那帮人就跑了,刘云非常高兴地说那是行为艺术的胜利。她与邰林(潘粤明 饰)之间复杂的行动、心理关系,更是对“行为艺术”内涵的外显。邰林一直是刘云创作的对象,也是刘云虚拟中倾诉的对象;同时又因为现实生活中邰林帮助找人、找到的却是刘云亲生父亲、刘云又成为部林破案利用的对象等出乎意料的情境安排,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哪个在寻找、哪个被寻找、哪个在实验行为艺术、哪个在被动参与等复杂关系的质询,也就有了片中刘云“我是不是又生活在别人的艺术过程中,又有谁会走进我的艺术过程里?”等自我追溯的心境表白。霍建起作为一位“诗人导演”,对视觉风格和镜头语言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蓝色爱情》在视觉风格上采用了凌厉的淡蓝色调,营造出一种忧郁而浪漫的氛围。在镜头语言上,偏爱固定镜头和长镜头,通过细腻的构图和精准的剪辑,将演员的表演和美丽的海滨景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海风、大桥、城市中的街巷、码头和各种交通工具,一切都在这种诗意的氛围中发挥着魔力,使得整部影片情绪更加饱满,故事更加动人。(编辑:明慧)
1999年
导赏:《澡堂》是导演张杨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以北京胡同中一座有历史感的澡堂为载体,讲述了澡堂老板父子间的感情,以及围绕澡堂生活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朱旭、濮存晰、姜武、李丁、何冰等演技派演员在片中奉献出极为精彩的表演,为影片营造出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氛围。《澡堂》故事的核心是朱旭饰演的澡堂经营者老刘与儿子们的关系。因为收到智障弟弟的明信片,濮存晰出演的大儿子大明误以为父亲去世,从深圳赶回了北京。随着穿着西装的大明进入雾气弥漫的澡堂,观众们也开启了一段对于北京澡堂文化的体验之旅。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澡堂满足了“赤诚相见”的顾客下棋、斗蟋蟀、按摩、休息的需求,具有了老舍先生笔下茶馆一样的减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影片用大篇幅展现了顾客与老刘一家融洽相处的画面,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十分清晰,为此,张杨还设置了何冰被追债的堵在浴室和为要离婚夫妇创造单独相处机会两场戏,表达了经营者老刘侠肝义胆、助人为乐精神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随着“大明冲澡”、“寻找走失的二明”、“下雨天修房子”老刘和大明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大明甚至也开始介入到澡堂的经营。但随着父亲老刘的离世,一切都画上了句号,只剩下智障的弟弟重复着之前的工作。从影片开端出现的“自动洗澡机”、儿子送给老刘的“腿部按摩仪”、“自动洗车房”,张杨一直传递着更为便捷的新事物最终会取代旧生活方式的理念。随着拆迁的进行,老顾客们也离开的旧日的平房搬进楼房,澡堂的《我的太阳》也成为绝响。(编辑:方舟)
1997年
导赏:《歌手》是霍建起在《赢家》成功后推出的电影,也是一部被很少讨论的作品。在片中,霍建起通过青年女歌手阿兰的遭遇,讲述了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人们生活的不同侧面,具有一定的批判意义。在片中,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女歌手阿兰不甘心沦为唱片公司赚钱的工具,想要真正拥有自己的生活,为此她推脱了商业演出、MV的拍摄、公司老板朋友孩子的生日会上献唱等各种安排,想要做更纯粹的音乐工作,也让身为音乐制作人的男朋友十分为难。在人物关系设定上,《歌手》比较简单,都是围绕阿兰进行,在音乐制作人之外又安排了男歌迷的角色,两人通过“音像店偶遇”、“堵车过程中闲聊”等情节做出了一定的感情铺垫,后又通过杨幂出演的“小影迷”的信息找到了阿兰的家,制造了更多私下接触的机会。《歌手》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何晴、胡军、李亚鹏的加盟为电影增色不少,但无法掩盖剧作结构上以及情节上的问题。在影片前半部分,展示的都是何晴出演的女歌手在工作中、生活上的一些片段,她和胡军饰演的音乐制作人有着稳固的感情基础和合作伙伴关系,李亚鹏作为歌迷形象出镜后,仅凭借偶遇闲聊和死缠烂打就成功俘获女歌手完全脱离实际,到片尾部分已经看不到音乐制作人的身影,变成了女歌手个人思想境界上的升华,使得影片在剧情上有着明显的割裂。影片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在拍摄时选用了大量的北京街景,东南角楼旁的二环路主路、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街口的画面多次出现,对熟悉这座城市的观众来说,这部影片提供了一个回望城市发展历程的视角,激发出不少有趣的回忆。(编辑:方舟)
1995年
导赏:《赢家》是霍建起导演拍摄于1995年的影片。本片是霍建起的导演处女作,以“假肢”作为谜底切入残疾人与普通人的爱情,并塑造了邵兵与宁静这一对银幕情侣。与大多数残疾题材的电影不同,《赢家》并没有以同情悲悯的姿态刻画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励志人生,而是塑造了一个近乎健全的人物形象。常平失去半截腿的痛苦与生活的艰难仅仅在他与他人只言片语的交谈中显现,更多时候,他是一个战胜了死亡与残疾、获得了辉煌成就的体育明星。尽管如此,他依然有着常人都会经历的脆弱时刻。他一次次试图通过与普通人无异的行动来掩饰自己残疾的事实,通过假装普通人来避免被可怜、被践踏自尊。但影片揭示出,一味地追求健全人的生活、放大残疾人的不完整只会使常平力竭,小杨最后伏在他的腿边,是对他自身生命价值的肯定与深爱。常平作为运动员对公平精神的执着、他人格上的阳刚之美,深深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影片精致的氛围显现出霍建起导演美术出身所具的极高修养,整部影片沉浸在蓝色的氤氲之中,极具梦幻感。在蓝色的笼罩下,年轻的男女们彼此试探、小心翼翼地述说着心事、确定对方的心意。当小杨与男友说明了两人精神世界的差异、分道扬镳后,她与常平的关系逐渐明朗了起来,影片的色调由代表不明确的蓝转为充斥希望的绿,象征着两人关系的亲密。在光影处理上,影片使用了大量明暗对比与栏杆投影,将人物置于影子的困锁之下。常平的腿伤影响训练成绩,教练苦心劝他权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与感情,心情困苦的他被栏杆的投影分割了身体,明与暗在他身上交杂。获得比赛胜利后,他坐在昏暗的室内,却被一束完整的光芒照亮周身,他第一次以残疾的身体出现在小杨眼前,却在此刻成为了真正完整的人。(编辑:海边淡鼠)
1994年
导赏:电影《一家两制》具有强烈的时代属性,这是一部深刻反映时代变迁与爱情情感交融的主旋律作品,陈国星导演以“大题材、小角度”的叙事策略,以两个普通人物的爱情故事来映照特殊时代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同制度背景下人们的相互尊重、相互融合。《一家两制》的拍摄正值香港回归前夕,这一历史节点预示着香港将开启“一国两制”的制度。影片将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融入一对普通情侣的爱情故事中,通过阿文(一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成长的香港青年)与小佳(一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活的深圳电脑工程师)的情感历程,展现了两种制度、两种文化背景下个体生活的共性,以及在时代洪流中寻求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宿的美好。影片中,“一家两制”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借用与艺术化表达,揭示出在一个多元共存的社会中,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人如何相互适应、相互理解。影片中有许多当时香港与深圳特区的街景,不仅是地域文化的直观展现,也是两种社会制度、文化氛围的生动对比。严晓频饰演的小佳,以其美丽动人的外表、精湛自然的演技,成为了当时全国观众、尤其是上海观众熟悉而喜爱的影视明星。她饰演的小佳是一个技术高超的电脑工程师,凭借计算机技术挫败了坤叔抽走资金、欲置公司于死地的阴谋,在关键情节上获胜。她同时也是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现代女性形象展现。小佳的角色塑造,体现了女性在科技领域的专业能力与独立精神,也展现了她在面对爱情与家庭时的温柔与坚韧。(编辑:婧怡)
1990年
导赏:电影《遭遇激情》是1990年由夏钢执导的一部剧情片。本片情节发展扣人心弦,以刘禾和小青对爱和生命价值的追寻,展现了即使生死无常,真情亦可永恒。《遭遇激情》以一个无固定职业的青年刘禾和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梁小青二人之间的短暂陪伴与彼此慰藉为叙事主线,两个恍若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式的人物之间却产生了别样的情感火花,刘禾是一个性格仗义的无业青年,贫嘴但有一副热心肠,沾几分爱占小便宜的市侩,有点小聪明只能被称作狡黠;小青文静内敛、温柔守矩,家中的书从地板堆到天花板,本应年轻有为的女医生却被命运宣判了死刑,性格迥异且生活轨迹大相径庭的二人之间犹如火焰和海水的融汇,刘禾在音乐厅吃红薯配榨菜以防反酸水逗得小青放声大笑的情节既消解了与病魔抗争的压抑与沉重,又体现了雅俗共赏和随性洒脱的人生态度,袁苑塑造的刘禾以无伤大雅的市井小民式的插科打诨和试图慰藉人心的自我调侃带来冯小刚笔下男主角特有的略带痞气又古道热肠的京味气质。霍建起担纲的美术设计乃是影片一大亮点之一,色彩明艳丰富,人物服装均是心境的外化和性格气质的暗示体现,热情洋溢的刘禾身着橘色和浅蓝色,对待生活积极向上;小青一开始万念俱灰内心压抑,深灰色亦如同崩塌的精神,后期开始穿粉衣和红衣,预示经过刘禾的陪伴与开导后,她终于重拾了对生命的热情。霍建起注重细节,构建的场景如餐馆和小青家中充满生活气息,并以巧妙的光影效果强化情感表达。正如同刘禾在餐馆中为小青激情演唱的那首《我的未来是个梦》,《遭遇激情》聚焦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对大时代下个体存亡的特殊关注试图传达了昂扬乐观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人诚然不能改变生死,生命固然短暂,但爱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亦然可以造就永恒。(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