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桂兰

有片源
2020年
导赏:该片是一部深刻探讨女性命运、偏见以及个人成长的力作,具有文学底蕴。影片以藏族独特的文化背景为舞台,用类型片的方式谈藏区女性意识觉醒,融入了很多现代性的表达。从孤儿寡母的生存困境,到流言蜚语下的羞辱,再到婚姻不自由下的错置情感。剧情在反叛女孩的推进下,高歌猛进,运用好莱坞框架下的饱满矛盾,以谦卑地镜语表示是自己首次触电的稳健选择,松潘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纯净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独特的风俗传统,在导演的镜头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叙事空间,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通过精巧的构思与大胆的创新,成功地将古老民族的传统外衣与现代女权理念内核相融合,向世界展示了藏族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美丽。细腻地刻画了女性在古老传统与现代观念冲突下的生存状态与心灵蜕变。通过长时间且密集的叙事铺垫,缓缓展开了一个关于成长、挑战与自我救赎的故事。导演以其质朴而诚恳的改编手法,将小说中的复杂情感与人性纠葛以影像的方式生动呈现,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挣扎与觉醒。其不仅是一部关于女性成长的故事,更是对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碰撞下人们心态变化的深刻反思。通过主角的成长轨迹,展现了女性在传统束缚下如何勇敢追求自我价值与幸福,这种大胆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设定,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与希望。正如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所言,影片巧妙地将藏族风格与女性主义题材结合,凸显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其以深刻的主题、真挚的表演、质朴的叙事风格以及独特的文化背景,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艰难抉择与成长历程,更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与人性的光辉。(编辑:张昕一)
拨浪鼓咚咚响
拨浪鼓咚咚响

演员(饰 毛豆奶奶)/

导演:白志强/
播放正片
导赏:《拨浪鼓咚咚响》是一部轻喜剧公路影片,该片用陕北方言和朴实的镜头讲述了货车司机苟仁为子寻仇,偶遇寻找父亲的“熊孩子”毛豆,机缘巧合之下,二人踏上一段啼笑皆非的寻亲之旅的故事。影片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全片采用了陕北方言,生动地呈现了主人公苟仁和毛豆之间的交流,也从侧面体现了他们在“寻父之路”上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关系的不断变换。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宣传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还能够传达导演所想要表达的人与人之间一种朴实、真挚的情感,使观众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感受电影所表达的乡土情感和人文价值。从整部影片可以看出,导演没有拍摄过多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没有过度渲染主人公的苦难与伤痛,只是从客观的角度讲述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和一个失去父亲的儿子两人的现实遭遇以及在情感互补的状态下发生的感人故事,也还原了电影所表达的最朴素和最真实的情感。影片的叙事线索和关注重点是毛豆和苟仁在两次“离乡—返乡”之旅中,由相互排斥到逐渐接受,最后默契认同的情感变化,也是二人所完成的父子角色的双向补位与精神救赎。影片用声音作为感情的寄托,一个是作为片名的拨浪鼓,是苟仁对已故儿子的思念,一开始由毛豆的好奇,把拨浪鼓戳破的掩盖,到之后苟仁将拨浪鼓贴好创口贴送给毛豆的那一刻,拨浪鼓的传递也成为他们半路父子的情感联结。创口贴也预示着对毛豆波折童年的缝缝补补。还有一个是烟火的声音,烟火出现在影片一开头,毛豆就对烟火产生了渴望,烟火也寄托了对父亲的思念。直到苟仁为毛豆放了一场烟花,毛豆的眼泪以及反复确认的心情,在那一刻或许他们之间真的联结着父子之情。影片采用了开放式结局,苟仁与毛豆是否可以一直陪伴,也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在影像风格方面,影片为了客观还原西北农村粗狂凋敝的生存样态,几乎全部采用了实景拍摄的方式,为观众更加真实的展现具有地域特色的风貌全景。(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