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王学伟
人物资料
作品
2001年
紫日
演员(饰 少佐)
/
副导演/助理导演
/
导演:
冯小宁
/
主演:
富大龙
/
安娜·捷尼拉洛娃
/
前田知惠
/
王学伟
/
类型:
剧情
/
战争
/
导赏:
《紫日》是冯小宁导演讨论“战争与和平”议题的集大成之作。影片延续了冯小宁作品一如既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注,农民、女兵、女孩,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角色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彼此相拥,他们以自我生命的牺牲守望和平的宁静。物件是打开《紫日》的钥匙,影片为三位主角分别设置了对应的物件,经由这些沉默的物,他们的记忆被汹涌搅动,过去重临当下。在逃亡过程中,杨玉福始终抓着那把他并不懂得如何使用的枪,在看向枪时他回到了日军屠村的现场。枪是毁灭生命的罪恶象征,杨玉福不愿将罪恶向外转交,宁愿独自面对“守护生命是否要杀害其他生命”的终极议题。匕首是娜佳上司的遗留物,是她作为军人的信仰,最终,匕首插在地上的军帽上,暗喻着战争结束后正义的伸张。玩偶八音盒是秋叶子与初恋的定情信物,唤醒着她的军国主义记忆。在与杨玉福、娜佳的相处中,新的、温暖的、跨国界的记忆对八音盒进行了覆盖,使其最终变为他们友谊的象征。“冯小宁受过美术设计专业培养,又同时担任《紫日》的摄影导演,所以他希望风景既能为观众完成概念上的超越,又能营造视觉上的愉悦。”影片以“紫日”为题,呈现了数次灿烂的日落时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深意。第一次日落时,杨玉福不顾娜佳的指令,返回树林为秋叶松绑,夕阳下的身影由两人变为了三人。此后,他们共同走过枫林、溪水和烈火,同甘共苦,互舐战争横亘在三个民族之间的创伤。最后一次紫日,秋叶子牺牲了,战争也终于落幕,人们带着对和平与尊严的渴望,跨越政治的、民族的、语言的界限,向着壮丽的、紫红色的太阳走去。(编辑:海边淡鼠)
1999年
黄河绝恋
副导演/助理导演
/
导演:
冯小宁
/
主演:
保罗·克塞
/
宁静
/
王新军
/
史童绯
/
董占祥
/
涂们
/
李明
/
类型:
剧情
/
战争
/
历史
/
导赏:
《黄河绝恋》是冯小宁导演继《红河谷》之后、再次从西方人的视角看向中国的影片。本片继续启用宁静、保罗·克塞等演员,延续了对中国风景、本土风情、优秀民族气节的展现,详细、具体地描摹了西方个体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在影像创作的过程中,冯小宁逐渐摸索出了一条融合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路径,即“用国际主义爱情的绳索捆扎起情节剧的叙事模式和民族主义的精神气质”。落难的西方“贵族”与纯洁的爱情元素,这一桥段成了连接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桥梁,在《黄河绝恋》中,中国军人黑子、安洁拯救了美国军人欧文的性命,在一次次生死相依中,美丽的军医安洁与欧文产生了爱情。但这份感情并不是全然自由、不受拘束的恋爱,他们的关系依然被民族大义等道德式的自我要求所凌驾。这份跨国之恋除了表达爱无国界的广袤,更是为彰显宁死不屈、互帮互助、守望相依的民族主义精神而做的铺垫。当时的国际背景使西方在电影中往往作为一种“霸凌”的符号出现,而《黄河绝恋》则是一个例外。影片将日本侵略者作为中美共同的敌人,描绘了美国大兵与中国人民共同抗日的图景,并同时展现了一名西方男性对以中国女性为象征的中国文化认识、认同、深爱的过程。影片的最后,中国军人们的牺牲终于换来了美国军人抵达大后方的成功,同时,中国民族精神也获得了西方他者的承认与认同。影片既想象了西方他者的思维与姿态,也实现了主流文化对本国、本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赞美弘扬。在表现手法上,影片整体以暖色调为主,风格唯美,配以壮阔的音乐,将巍峨的长城、奔腾的黄河与深红的枫叶尽收眼底。这些祖国大好河山作为独立的审美奇观短暂脱离了战争的残酷环境,而专注于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影片也向好莱坞的修辞策略看齐,制造了大量夺人眼球的战争场面,如开头的空战和飞机损毁后的坠落,以此渲染战争的残酷。(编辑: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