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

有片源
2019年
导赏:由王小帅执导,2019年上映的《地久天长》成绩斐然,享誉中外。影片通过讲述两个家庭的历经一场意外后的颠沛流离,描绘了时代洪流下的家庭与个人之命运图景。拥有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长但不显沉闷,《地久天长》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出彩的艺术表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主角丽云和耀军夫妇历经丧子之痛,对此导演的处理是克制而隐忍的,镜头只是对准他们的日常生活,静静地叙述这。他们举家南下并收养了一个孩子试图抚平过往的创伤,生活依旧在继续。没有对苦难浓墨重彩的描写,只是细水长流地讲述一件件日常,勾勒出生活的真相。生活有时残酷,但真相如此也得去学会接受。养子最后离他们而去时,他们也在失去儿子的多年后终于懂得了这份道理,选择了放手。王小帅这种生活叙事传达了一种沉重但并不绝望的现实主义,他没有夸大苦难,也没有赋予人物过多的戏剧性转折,而是让角色在生活的流动中逐渐学会与痛苦共处,寻找一种隐忍的坚韧。王景春和咏梅的表演同样为影片增色不少,在柏林斩获银熊可见其二人功力之深厚。小年夜戏中,王景春饰演的耀军在丧子后强撑微笑,表演克制又复杂,情感隐而未发。咏梅饰演的丽云则表情木讷,身体随火光的显现而轻微颤抖,向观众精准传递出绝望的信号。两位演员的表演不是浮于表面,而是将情感深入挖掘,耀军和丽云的内心的痛苦、挣扎与无力感被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看清生活的真相,然后接受它。有人曾把影片理解为一场赚人眼泪的苦痛展出,但导演王小帅否定了这一点:“不是哭戏、不是哭戏、不是哭戏,重要的事情说八遍。甚至不是电影,就是好长一段生活。”(编辑:颜诗雨)
2017年
导赏:电影《老兽》是周子阳编剧并执导的处女作,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主人公老杨的困境与挣扎。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一个个体命运的深刻剖析,更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次有力注脚。《老兽》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这座城市曾经的经济繁荣与后来的衰退,为影片提供了一个充满对比与冲突的背景。老杨,一个曾经的富裕阶层,如今却面临着破产与家庭关系的紧张。他的破产不仅是经济上的,更是精神与道德上的。影片通过老杨的个人经历,展现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涂们饰演的老杨,是一个复杂而立体的角色。他既有自私、贪婪、倔强的一面,又有仗义、多愁善感的一面。他的每一个选择和行为,都在不断地挑战着观众的道德底线和情感认同。老杨的形象,打破了传统电影中对于老年角色的单一刻画,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受害者或是智者,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现代个体。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凑而有力,通过老杨与子女、朋友、情人之间的一系列冲突,逐渐揭示出他的内心世界。这些冲突不仅仅是个体层面的,更是社会层面的。老杨的子女们对他的绑架,不仅是对他个人行为的惩罚,更是对一个时代结束的象征。他们的行动,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老年人的态度和期待,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脆弱和复杂。在视听语言上,《老兽》同样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导演周子阳巧妙地运用了手持摄影、高饱和度的色彩设计和长镜头等手法,使得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紧张感和真实感。这些技巧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加深了观众对于角色和故事的情感投入。《老兽》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对现实主义题材的深刻挖掘,更在于它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社会变迁中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挣扎和痛苦,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编辑:赵敏)
2004年
导赏:《世界》是中国著名导演贾樟柯的第四部长片作品,曾获得2004年第61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在《世界》中,他的视点从此前《小武》《站台》《任逍遥》中的县城转移至首都北京,依旧以纪录式的影像叙写着边缘叙事和底层关怀。在视听风格上,《世界》秉持了贾樟柯一以贯之的、旁观式的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风格,冷静、朴素、克制,几乎没有任何刻意为之的特殊美术设计和光效,极力还原现实世界。纪实化的摄影配合片中一众非职业演员的自然化的表演,共同实现了他极具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义表达。电影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元素,是影片所呈现的21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景观。男女主工作的北京世界公园民俗村,充斥着世界各地著名风景的复制品——埃及金字塔与斯芬克斯像、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影片中的世界公园是一个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深度与世界市场融合之后,国人对于世界图景的想象的微缩集合。而身处其中的赵小桃,面对绚烂迷离的世界景观的冲击所变现出的迷茫,正是当时无数民众面对世界市场消费主义景观涌入时精神状态的缩影。影像空间的关注和呈现是贾樟柯一直关注的命题,也是他作品序列中的支配性元素,无论是《小武》《任逍遥》里的县城空间、《三峡好人》里的三峡移民区,还是《海上传奇》里的上海城市空间。这一次在《世界》中,贾樟柯的镜头再次对准北京的城市空间,包括北京的世界公园、夜店、棚户区等,而这一空间正是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图景与中国人生存状态的浓缩与隐喻。(编辑:刘若能)
1999年
导赏:拍摄于1999年的《梦幻田园》以纪实的手法,展现了当代青年在社会变迁中的困惑、挣扎与成长。王小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这一时期青年的内心世界,并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将其呈现给观众。影片以自我为中心,书写了青春焦虑、困惑与成长记忆。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现代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迷茫与追求。影片的现代性非戏剧化、非线性结构,以及实景拍摄、长镜头和非职业演员的使用,形成了独特的纪实风格,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通过以以青年为主要题材,用主人公的经历反映了当代青年在精神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焦虑与成长。导演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揭示了都市边缘人内心的孤独、渴望和追求,展现了他们在这个时代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变化。用都市边缘人为主要题材,是第六代电影导演一贯的风格;细腻而真实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这个时代中的挣扎与成长。在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现代青年普遍面临的困惑、焦虑和追求。对主人公经历的刻画,探讨了现代青年在精神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如自我价值的认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这些主题不仅具有普遍性,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影片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社会的冷漠与疏离等。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关注和思考。影片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这些问题,使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社会的反思。其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展现了“第六代”导演在艺术创作上的独特追求和风格特点,更对中国电影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编辑:张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