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

Lijun Chen

2024年
导赏:《白蛇:浮生》是追光动画对中国经典神话《白蛇传》的系列再创作作品之一,延续了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与精良制作。影片在浓郁的节气、民俗氛围中,将白蛇与许仙之间的爱情故事重新演绎。一段柔情而深刻的人妖恋,探索了爱与牺牲的真正内涵。不同于前两部作品《白蛇:缘起》与《白蛇2:青蛇劫起》的热烈打斗与神话叙事,《白蛇:浮生》以细腻的情感刻画为主线,透过白素贞与许仙的日常互动,展现了生活中的烟火气与平凡中的美好。影片开篇如一段悠闲的“家庭日记”,许仙的药铺经营、小青的相亲情节,这种轻松、亲切的叙事方式让观众得以放松心情,感受角色的温暖和真实。在视觉上,追光动画延续高水准发挥。宋代杭州的市井文化与自然景观被细致还原,复古风格的美学设计与现代动画技术的融合相得益彰。无论是龙舟竞渡的壮观场景,还是灵芝采药的梦幻仙境,追光团队对细节的考究让观众在视觉享受中得以沉浸在故事的时空中。白素贞与小青的形象塑造颇具现代感,一个温柔而坚韧,一个洒脱而独立,这两种女性形象的碰撞,使得影片兼具古典与当代气质。《白蛇:浮生》不仅是对经典故事的复述,它通过情感与人物关系的深化,提出了更为复杂的问题:爱是否能超越身份的界限?在面对未知与恐惧时,爱情是否能够真正打破人与妖的差异?白素贞与许仙的故事被赋予了更具现代意义的解读,许仙从最初的懦弱到后来的担当,展现了他在爱情中个人的成长,而白素贞为了爱情放弃千年修行,也蕴含着牺牲与自我价值的思考。总的来说,《白蛇:浮生》细腻而深刻,它在动人的爱情故事之外,还承载了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与对现代人情感困境的反思。追光动画通过技术与叙事的双重创新,为观众呈现了一段经典与现代交织的传奇之旅。(编辑:颜诗雨)
导赏:《新龙门客栈(舞台纪录电影·越剧)》以独特的艺术形态成为传统戏曲现代化转型的标志性文本。这部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与百越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作品,不仅斩获“电影中国”戏曲电影大展最佳戏曲电影殊荣,更以“白描式纪实”手法重构了戏曲电影的时空逻辑,在数字时代的文化语境下完成了对经典武侠IP的越剧化转译,展现出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的鲜活样本。《新龙门客栈》电影原作的故事背景是地处大漠边关的龙门客栈,通过“孤岛”模式强化紧张感和危机感。在将电影改编为越剧的过程中,越剧《新龙门客栈》并不是对电影进行简单化地移植,而是进行了改编探索。编剧在保留原本故事主干的前提下,根据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进行调整。在情节上,弱化历史背景史实,围绕争夺杨家遗孤这一核心事件铺陈剧情,展现家国情怀和侠骨柔情。影片的创作根基深植于越剧百年积淀的美学体系。陈丽君饰演的“玉面郎君”贾廷,以尹派唱腔的婉转悠长诠释宦官的复杂心性,在“刀光藏袖”的身段设计中融入戏曲程式化动作,既保留“指法传情”的传统精髓,又通过电影特写镜头将微表情的戏剧张力放大至极致。这种“镜头介入”并非简单的舞台记录,而是通过机位调度重构观演关系——当刁不遇的剔骨刀法以升格镜头呈现时,戏曲武打的虚拟性被解构为电影叙事的暴力美学,形成传统“做打”与现代影像技术的对话。《新龙门客栈》对越剧舞台演绎进行了大胆革新。越剧传统服饰有“三白”,即水袖、护领、靴白。在《新龙门客栈》中,“三白”被弱化了,角色的妆容、服饰都改为更写实的风格,贴近电影《新龙门客栈》的角色造型。舞台没有用传统白底幕和大白光,角色妆面也不是传统的大黑大红,所有的设计都为角色本身和情境服务。这一改变,让角色在造型上就更容易被未曾接触过越剧的年轻观众接受。正如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所言:“电影《新龙门客栈》的成功上映,实现了越剧与现代电影语言的完美融合,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无限可能。”当镜头游走于角色特写与全景构图之间,越剧的写意性与电影的写实性达成微妙平衡。当陈丽君以水袖功演绎现代舞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越剧的突围,更是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代的创造性延续。(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