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

1989年
童年在瑞金
童年在瑞金

演员(饰 黄巧巧)/

导演:黄军/
类型:剧情/儿童/
导赏:《童年在瑞金》影片将环境背景设定在小山村,记述的是山村里的儿童与教师被乡土文化制约而无从对抗命运的故事,儿童成长的足迹被山村氤氲而又森严的气氛所笼罩,被这片土地隐形的文化所主宰。在影片中关于童年的描写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可定义为“温馨的童年”,主要展现读书给儿童带来的欢乐,如夜晚温习功课,在放牧时背诵九九乘法表等。影片的下半部分可定义为“感伤的童年”,孩子们读书的愿望一个个接续破灭,巧巧成绩优异却只能被父亲强迫嫁人,桂桂和水水被迫辍学跟父亲走街串巷干爆米花和阉鸡的营生,小红被母亲叮嘱女子的德与才在于绣花纺线,孩子的命运被成人决定、被传统规训,而黄平平是影片中唯一一个具备自主性的孩子,父亲的“缺席”给予了他更多向上的成长空间,与其他儿童的命运对比,不自觉感受到命运与文化之间相互牵扯的隐性关系。影片中运用了多种意象来表达山村中挥之不去的传统文化和落后保守观念的制约,黄平平穿行的巷子是影片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在造型上它充满阴影,代表着古老守旧,同时纵横交错且不能尽收眼底,这样的特性使小巷具备文化符号的属性,代表着乡村中延续下来走不出去的文化氛围。而影片中的“瑞金”二字也潜藏着文化意象,它代表着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文化、乡土社会中的传统文化和以书本为主的新文化,这三种文化的交织与对抗更加凸显命运的悲剧性。影片中的“招魂歌”也具有极为深刻的内涵,它象征着传统,表现出小红被父亲送给别人做干女儿的凄凉感与悲壮感,这一刻它在此的运用有了传统文化在招孩子们的“魂”的含义。该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儿童片,而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影片,作为一部以成人视角表现对童年往事回望的影片,导演倾注是一种往事追忆感和对命运无奈的漂浮感,影片中的童年按照“温馨而幸福、朦胧而欢娱、无奈而迷茫、惋惜而忧伤、喊一声再见向过去的一切告别、踏上通向远方的路走向未来”的人生轨迹进行结构,谱写的是惋惜而哀伤的乐章。同样是以成人视角展现乡土文化对儿童规训的影片《孩子王》则呈现出更多的批判意味,字典在该影片代表着“反文化”的倾向而不是知识的象征,无可逃遁的文化的循环与怪圈是影片哀伤基调的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