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无名·奔袭
曲美琴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5年
黄河边上
演员(饰 罗母)
/
导演:
郭郅
/
主演:
常玉红
/
宋茶茶
/
孙麒鸣
/
曲美琴
/
付国栋
/
播放正片
导赏:
在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上,黄河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过,孕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黄河边上》以凤英、二娃与彩彩之间的情感纠葛为轴,深刻描绘了黄河边上的人民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乡土感情。影片中的黄河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情感的寄托和象征。凤英在黄河边上的等待、二娃对家乡的眷恋以及整个家庭对黄河的依赖,都体现了黄河对于大地人民的意义。影片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表现,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深远内涵,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凑而富有张力。一开始,观众跟随凤英的期待,期待着大虎带着钱回来,给小叔子二娃和彩彩定亲。然而,随着二娃带回大虎死亡的消息,影片的叙事节奏瞬间加快,家庭矛盾逐渐凸显。凤英的公公婆婆为了家庭生计想让二娃娶凤英,这一安排不仅让二娃陷入两难的境地,也让凤英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影片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冲突,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情感漩涡之中。在视听语言方面,《黄河边上》采用了朴实而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将土地与人深深联结起来。影片中的黄河画面壮观而美丽,既展现了黄河的雄浑之美,又寓意着乡村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当二娃带着大虎的死讯回到家中时,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二娃蹲在黄河边上,夜间的黄河静默地反射着蓝色月光的点点光晕,导演将人物置于画框边缘,采用对比意味强烈的边缘构图,人的哀愁,面对奔流不息的黄河,如此渺小、脆弱。而在凤英的家中,凤英独坐炕上,手中拿着大虎留下的信物,眼中满含泪水。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脸上,形成一道金色的光晕。背景中,窗外金黄的麦田和远处的黄河,与凤英形成了紧密的构图关系,象征着她与这片土地和黄河的深厚情感。此外,在音效方面,导演在配乐中融入了唢呐的旋律,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编辑:王斯笳)
1996年
一棵树
演员(饰 乡长)
/
导演:
周友朝
/
主演:
奚美娟
/
陈大伟
/
杨争光
/
曲美琴
/
张子良
/
傅亚男
/
播放正片
导赏:
《一棵树》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第五代导演后期作品,由奚美娟主演,讲述了以全国劳动模范牛玉琴为原型的主人公一家坚持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故事。电影以平实流畅的镜头语言、富有象征意义的画面构图展示了西北沙漠苍凉雄浑的自然景观,渺小的人与无垠的沙漠形成二元对立。随着故事展开,表现狂风肆掠的沙漠、干枯的树苗、在沙漠中爬行的甲虫、沙漠边缘的土屋的空镜头进而凸显了西北沙漠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一棵树》多次重复出现朱珠一家人在沙漠中跋涉、种树、护树的影像画面,片中人与生态的关系既含有“人定胜天”的进取精神,也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怜惜之情。片中王旺为了妻子再也不被沙子迷眼而植树的初衷尽管朴实无华,却铮铮有声,彰显着中国西部农民对新生活、爱情和生命的强烈渴望和憧憬,洋溢着他们向贫瘠、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挑战的达观态度和博大胸怀。当丈夫王旺撒手人寰,朱珠并没有被这种厄运所击倒,反而挺起了胸膛,毅然承担了整个家庭的全部重负,并接力率领全家人在沙漠边缘种下了一棵又一棵树。编导对朱珠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一棵树》较之以往的西部电影有了全新的内涵:以往西部电影有聚焦于西部落后、愚昧的风俗以供观众猎奇评说的创作倾向,而《一棵树》继承了传统西部电影审美情趣中的积极部分,同时又以新观念、新视野、亮色度来呈现中国当代农民的原生态。朱珠没有如前代西部人物那样,或去殉道,或去独行,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与自然达成协调模式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积极的胜利者。(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