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阿布力米提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1980年
阿凡提
演员(饰 国王)
/
导演:
肖朗
/
主演:
吐依贡·阿合买德
/
古则丽努尔
/
海力倩姆
/
沙甫尔
/
尤勒瓦斯汗
/
乌卜尔·海依力
/
马合木提
/
土尔逊
/
买买提明·努肉孜
/
阿布力米提
/
播放正片
导赏:
作为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故事片,《阿凡提》源自维吾尔族民间传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通过银幕上的生动演绎,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智慧、正义和幽默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机智勇敢、幽默风趣且充满正义感的英雄形象。影片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改编和升华,每个人物形象都显得生动真实:朴实、钟情的木沙;美丽、善良的莱丽;骄傲、愚蠢的国王……一系列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物在交流碰撞中迸发出了活泼动人的火花。尤其是阿凡提,他独特的幽默感和机智的言辞总能在关键时刻给观众带来惊喜——他的聪明才智不仅体现在解决问题上,更体现在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人心的把握上。通过阿凡提与各种角色的互动,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感受到了善良与正义的力量。阿凡提不仅以其聪明才智巧妙地解决了各种复杂问题,更是用智慧和勇气为百姓伸张正义,惩治了贪婪的财主和狡猾的官员。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正义的力量。除了精彩的叙事和人物塑造,《阿凡提》还巧妙地融入了浓郁的维吾尔族文化元素。影片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都充满了异域风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艺术表现力,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维吾尔族的文化和传统。总的来看,《阿凡提》是一部集智慧、幽默、正义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佳作。它用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阿凡提这个传奇人物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维吾尔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民族团结的一座纪念碑,更是一部能够启发我们思考生活、理解人性和领略多元文化的艺术佳作。(编辑:郝嘉兴)
1979年
向导
演员(饰 依布拉因/巴吾东)
/
导演:
王心语
/
谢飞
/
郑洞天
/
安海平
/
主演:
阿布力米提
/
戈沙
/
秀克拉提
/
李占文
/
李英杰
/
阎玉琪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向导》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反抗外国列强侵略的斗争历史,时间跨越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三个历史时期,表现了依卜拉因和巴吾东祖孙二人不惧列强、顽强斗争的高尚品格。影片情景交融,善于从心理和社会自然环境内外两个角度出发塑造人物,使两个有血有肉的维吾尔族农民形象突出而生动。本片改编自《老猎人的见证》。电影剧本选取的三个横截面——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解放初期正是新疆风云突变,动荡不安的50年。清末,这片热土上生活的下层劳动人民苦不堪言,不仅要受封建主的剥削,还要承受清朝官员和英俄两国入侵势力的压迫;民初,沙俄对于新疆的觊觎之心不死;新疆解放前夕,外国势力伙同民族分裂势力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在《向导》中设计了三组塔里木的“外来者”形象: 英国探险家、俄国军官、人民解放军。前两组外来者对于塔里木而言就是践踏土地压榨人民的“魔鬼”,他们打着“勘测”“科考”“探险”的幌子,实则是为自己寻宝、掠夺文物、绘测地图以备入侵之用,在他们眼中塔里木人民命贱如草芥。这也是巴吾东见到勘测用的标杆就以为见到了“魔鬼”的原因。而人民解放军勘测队的出现则是为了帮助塔里木“治沙漠、种庄稼,要让塔里木变个样儿”。勘测队里有一位医生,正是这位医生救治了小阿米娜,为赢得老猎人巴吾东的信任奠定了基础。这种两种身份混合的人物设定其实是新疆“十七年文学”里十分常见的人物设定——解放军意味着保护者,医生意味着救助者。前两组英俄“外来者”的形象与人民解放军的形象产生了强烈对比,更衬托出解放军开发塔里木的目的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电影开篇的长镜头有着深刻的美学意味,在广袤的沙漠中,祖孙二人快乐的嬉戏,无拘无束的幸福生活着。开篇用了三个大全景的长镜头表现人物活动的自然风貌:在环境恶劣的沙漠中,祖孙二人出现在远景处的沙漠中,小孙子活泼好动,奔跑跳跃,爷爷一直在孙子身旁,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他。这样的长镜头使得观众更能积极地思考影片的内容,二人欢快的场面与后来遭到列强的迫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边是欢快的场景一边是惨绝人寰的迫害。对比效果明显,真实场景的再现拉近了影片与观众的距离。在富有异域风情的沙漠上,观众仿佛同影片中的祖孙二人共同置身于沙漠之中,共同置身于那个动荡的年代,对于他们的亲情和爱国情怀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