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冬青

有片源
2022年
导赏:《海的尽头是草原》是由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尔冬升以流畅细腻的镜头,呈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广袤壮美的自然空间,讲述了杜思珩与草原上萨仁娜、那木汗一家人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草原上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崇敬,对人性至善的热烈赞许和民族团结的深情歌颂,是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影片以倒叙展开,母亲弥留之际的执念敦促杜思瀚踏上追寻之旅;伴随插叙,靠众人口中的描述和对妹妹的回忆拼凑起完整的故事,双线并行,故事脉络渐渐清晰,同时悬而未决的问题亦为观众留下悬念和想象空间。杜思瀚对妹妹的追寻,既是对母亲遗愿的一种完成,也是对自己即将走到终点的生命的一种交代。老人临终之前难以摆脱执念,悔恨不已,身为哥哥的他何尝不是多年来难逃良心的谴责和内心的牵挂。人到暮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草原上的重遇和坦白让杜思瀚终于实现了自我救赎,儿孙满堂的妹妹也早已释怀,亲情终于达成和解。影片以自然清新的镜头语言描绘了草原上民族生活的画卷,与细腻的情感呈现交相辉映。杜思珩追赶伊德尔却遭遇沙尘暴,瘫倒在地陷入无助,儿时父亲的离去和此时伊德尔的归来以并列蒙太奇的方式呈现父爱以别样的方式回归;马背上的追逐戏以优秀的移动摄影呈现寻找的紧迫感,使观众一同为之牵动心弦;那木汗为救马正元和杜思珩而身陷流沙后,鸿格尔独坐坡上奏乐的场景使两个家庭失子的悲怆再次重叠,亦是对“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命,这些都是天意”的哀叹。《海的尽头是草原》的镜头之下不仅是草原辽阔壮美的自然空间,令人心驰神往;更真诚呈现了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淳朴善良的性格和真实而祥和生存状态,是对民族之间互融互通、团结友爱的赞颂。导演以平实的手法记录蒙古族传统结婚场面,伴着悠长的民歌,长辈的祝福使人潸然泪下;那木汗和巴图、那日苏、鸿格尔兄弟四人骑马快意驰骋尽显草原男儿的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大自然的残酷性并没有折损蒙古族人民乐观坚韧的天性,萨仁娜对杜思珩无私的付出与包容甚至是亲生之子的牺牲,体现了超越血脉的亲情之爱。百岁的萨仁娜得知兄妹俩的母亲在前一天去世的消息后老泪纵横,在辽阔的草原上为她祈福祭奠。远望天边,日落下杜思珩的哼唱与萨仁娜深沉的独白在此时达成艺术的共鸣,“终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这一句代表的不仅是超越生死的爱,更是生命的延续和一曲轮回。命运的捉弄之下,两位母亲养育了同一个女儿,既是对萨仁娜博爱和悲悯之心的崇高敬意,也是对人性至善和大爱无疆的深情歌颂,对始终奋发向上的民族生命力的无限景仰。(编辑:刘若能)
2013年
导赏:陈木胜导演的《扫毒》不仅是一部充满枪战、追车、爆破的视觉动作片,更是一部深刻探讨香港警匪片中兄弟情义的现代寓言。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经典的港片元素——警察、黑帮、街头喋血、情义无价,还看到了对传统港片“兄弟”传统的致敬与超越。影片以三兄弟的深厚情谊为核心,通过他们为扫毒而结成的“义”,探讨了个体与集体、情感与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扫毒》的故事并非简单的黑白对立,而是在灰色地带中寻找情与义的平衡点。这种对情义的探讨,无疑是对香港电影中“兄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扫毒》的剧情设置充满了波折与反转,从苏建秋的卧底身份所带来的家庭与工作的冲突,到三兄弟在泰国的生死抉择,再到五年后的复仇与救赎,每一个情节的推进都充满了张力与惊喜。特别是张子伟的“死而复生”,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戏剧性,也深化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纠葛。陈木胜在《扫毒》中展现了东方特有的暴力美学。与传统西方电影中对暴力的直接展现不同,《扫毒》通过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和节奏控制,将暴力转化为一种视觉和情感上的冲击。在电影中,暴力不仅是冲突的媒介,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是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电影中的枪战场面,尽管带有游戏化的色彩,却也是对香港枪战片特色的一种展现。在这些夸张的动作场面中,可见香港电影人对动作美学的探索与创新。然而,这种游戏化的枪战也引发了对电影叙事的反思——当枪战成为表演,情义是否也被游戏化,失去了其应有的深度与重量?《扫毒》并非完美无缺。在追求商业与艺术平衡的过程中,如何在保持香港电影特色的同时,又能与内地市场的审美情趣相适应,是香港电影人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但陈木胜通过这部影片,依旧展现了香港电影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情感与理性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和探索。其艺术性和风格化的创作,不仅使《扫毒》获得多项奖项,同时成为了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编辑:赵敏)
2011年
导赏:影片《大追捕》在暴力场面的编排上别具匠心,通过色彩情感、镜头、暴力场面、大环境等的巧妙运用,突出了暴力美学的特色,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视觉盛宴。影片开头便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追捕戏,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逐渐了解到影片背后的复杂故事和人物关系。张家辉饰演的王远阳是一个出狱后的男子,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仿佛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任达华饰演的林正忠则是一位敬业的警察,他与王远阳之间的对立和追捕,构成了影片的主要冲突。影片在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上也颇具匠心。通过运用暗色调和对比强烈的色彩,影片营造了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使得暴力场面更加凸显和引人注目。同时,导演还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构图,将暴力与美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在感受到紧张刺激的同时,也能欣赏到画面的美感。此外,影片中的音效也为暴力美学的呈现增色不少。爆炸声、枪声、呼喊声等音效的运用,不仅增强了场面的紧张感和真实感,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些音效与画面、动作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影片独特的暴力美学风格。然而,《大追捕》并非仅仅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和美学上的呈现,它更深入地探讨了暴力背后的复杂人性。影片中的主人公王远阳,他的暴力行为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过去和动机?他的复仇之路又是否真的能带来内心的解脱?这些问题都引导观众去深入思考暴力与人性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