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青

有片源
2015年
2006年
导赏:《茉莉花开》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妇女生活》,对于一部讲述女性命运的著作,导演侯咏用自己的创作理念进行艺术加工,以“探讨女性自身问题”作为影片的基点,展现三位女性在时间长河中的命运沉浮。影片采用三段式叙事结构讲述三位女性的人生起伏,通过不同的男性体现三位女性相异的自我认知与时代意识,影片中的男性被设定为“在场的缺席者”,孟老板是“玩弄女性的恶魔”,邹杰老成持重却懦弱怕事,小杜是背信弃义的负心汉,女性的主体性和自我意识在男性的陪衬下成为了最显要的表现对象。茉是摩登上海时代的新女性,渴望名利与成功,但内心仍有依附于男性庇护的思想,茉将自己看成是男性的客体,作为一个他者始终等待着男性拯救;莉在茉的人生观念下成长,性格多疑乖戾,内心如同母亲茉一样渴望婚姻和丈夫拯救自己的生活,最终走向偏执极端;花塑造成了与茉、莉不同的时代女性,虽同样感情坎坷、遭受背叛,但花以坚强的意志走出泥淖,将自我作为人生的主体,拥有属于自己的话语权。导演用三位女性相同的遭际表现出不同的人生命运,旨在表现一代人对自身命运掌握的努力,展现女性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完善自己。影片中的音乐使用极富特色,音乐旋律经各种乐器变奏生成,用以展现三个不同女性的情感心理和人生际运。在第一段关于茉的生命历程中,主要采用萨克斯和双簧管的音色,在中、高音主奏或独奏的旋律具有悠长的气息和缥缈、暗淡感伤的情调,用以展现茉被抛弃之后的孤寂悲凉心境。在第二段关于莉的生命历程中以钢琴音色进行变奏,旋律上既有大调的明亮开朗,又有小调的暗淡,折射出莉生命色彩的消融。第三段关于花的生命历程以小提琴进行变奏,音色细腻、轻柔、明亮、轻快,暗示着花人格的独立与坚强,三种不同的变奏不仅标识女性身份,也暗含女性命运的走向。(编辑:张苏慧)
2001年
导赏:影片由新疆锡伯族女导演广春兰执导,取材自原乌恰县的县医院院长吴登云扎根高原,忘我奉献三十多年的感人故事。由于故事时间跨度较大,最终由两位演员共同塑造了不同人生阶段的吴登云角色。曾在这部电影之前成功塑造《三国演义》中曹操、《鸦片战争》中林则徐的鲍国安饰演中年吴登云,首次“触电”大银幕的田雨则出演青年吴登云。吴登云用自己的身心和血肉挽救了一批批生命垂危的病人,忠实履行了一名人民医生救死扶伤的崇高职责,他的无私奉献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在刻画他的模范事件时,主要笔墨用在了烧伤手术和地震后救灾两处。为了救助严重烧伤的孩子,吴登云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忍痛割下自己的皮肤,让银幕前的观众感受到了医者的牺牲精神。在地震后,吴登云冒着生命危险救助伤员,几天几夜不合眼,为灾区百姓们带来生的希望。与其他主旋律人物传记片不同的是,《真心》的创作者并非只做到模范事迹的堆砌,还重点描写了主人公和妻子、女儿、父亲之间的情感状态。其中,妻子的离开给了剧中人物一定的情感宣泄空间,通过妻子的描述也令观众更加景仰吴登云的人格。而在处理女儿离世的过程中,编剧有意压制了吴登云感情的宣泄,将悲伤和痛苦延长,使得角色更加丰满、平实,观众的情绪也和主角共同起伏。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章柏青所称赞的:“作为一部叙写活着的英雄的影片,《真心》是美的,这种美,来之于它的不矫饰,不做作,不卖弄中使人看到的真,来之于在质朴的叙述中所窥见的丰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