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

有片源
1981年
导赏:《喜盈门》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胶东大院中,四代同堂的乡村家庭群像故事。本片生活气息浓厚,立足于现实主义基础,着力反映普通人的“家务事,儿女情”,通过一块布料、分家要大橱、吃饺子、喂猪、拾鸡蛋、做缝纫机活等家长里短的演绎,形成戏剧性的冲突,细腻地展现出这个九口人大家庭中公媳、婆媳、兄弟、妯娌、姑嫂、兄妹、母子、母女、祖孙之间错综复杂的人伦关系,把一家老小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以及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细微而深刻地刻画了出来。“接地气”是本片的最大特色,饭桌上的爷爷训孙、分家前的不眠之夜、娘家院落的离婚风波、沙河里的破镜重圆……这些妙趣横生的桥段皆是来源于丰富的生活体验观察。影片源于生活,但又必然要高于生活,尽管电影要在一个普通简陋的农村院子里拍摄下全片近半数的镜头,但视听语言却完全不致使观众感到单调乏味,这得益于摄制组针对每场戏精心选择的具体环境,通过在空间变化上做文章,采用纵深和立体调度的镜头处理,加强了场景内方位、角度、构图和运动的多样性。《喜盈门》以强英与两位老人的矛盾及化解为主线,以天伦之乐的大团圆结局收尾,凭借动人心弦的情节让观众以小见大,躬身自省敬老爱幼这一普世道德,丝毫不落说教的窠臼。正如导演赵焕章曾阐述,本片的风格宛若“年画”:“城里人和知识界会觉得年画算不得高级艺术品,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到了农村就会发现,年画深受几亿农民欢迎,家家墙壁上都堂堂正正地挂着几幅年画。这大概是由于年画更能朴实无华、真实生动地描绘出农民群众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的缘故。”
1961年
导赏:《革命家庭》是水华导演于1961年执导的经典革命题材影片,该片以宏大的历史背景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将一个共产党员家庭在革命斗争中的故事娓娓道来,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演技和出色的制作水准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故事改编自陶承口述、何家栋与赵洁执笔的自传体小说《我的一家》,聚焦于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家庭——江梅清和周莲一家。他们在面对敌人的残酷镇压和艰难困境时,依然坚守信仰,进行对敌地下斗争,甘愿牺牲小家的幸福换取千千万万家庭的平安。影片从家庭的微观视角出发,通过描摹这个五口之家的悲欢离合,呈现母亲周莲在革命过程中人格的转变与成长,深刻揭示了革命事业的艰辛与伟大,同时也讴歌了革命者之间深厚的亲情与挚爱。简洁凝练的镜头,考究的构图,朴实又不失生活质感的布景,既尊重了原作的现实,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且充满艺术感染力的世界。水华导演在《革命家庭》中延续了他对普通人在革命洪流中的命运和选择的关注。于蓝饰演的周莲一开始是一个没有任何革命斗争精神的普通妇女,她满足于相夫教子的恬淡生活。孙道临饰演的江梅清温文尔雅、坚定不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革命者的崇高信仰和无私精神,周莲受到了丈夫的感召,爱国之心逐渐觉醒,不仅继承了丈夫的遗志,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了党组织和家人的安全,显现出女性在革命道路上的坚韧与勇敢。影片将个人的成长置于时代的变迁之中,展现革命精神与家庭情感的交织与碰撞,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感人至深的革命画卷。(编辑:海边淡鼠)
1959年
1956年
19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