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仁

Tak-Yan Wong

有片源
1993年
导赏:1993年徐克执导的电影《青蛇》风格写意而独特,呈现出别样的东方奇幻风情。电影在布景、造型设计和灯光运用上相互配合,充满神秘浪漫的东方韵味与遐想,西湖烟雨的朦胧与柔情,配合缥缈的雾气、飞烟与冷雨,给人亦真亦幻之感;同时,以色调的变化来反映人物关系和内心感受,如青蛇白蛇姐妹反目成仇、以剑斗法时,阴郁冷寂的蓝色影调配合飘散的烟雾强化了姐妹之间无奈而纷繁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的激烈冲突。《青蛇》以细腻生动的角色塑造,呈现了别样的人性深度。在张曼玉和王祖贤的精妙演绎下,青蛇与白蛇两位性格迥异的姐妹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白蛇温柔敦厚,暗藏坚忍执着,为爱甘愿牺牲一切;青蛇活泼好动,妩媚俏皮的眼神中难掩懵懂和天真,却拥有叛逆和果决的本性。无论是眼神进行情感交换,或是摇曳的身姿传递蛇的灵动,她们生动诠释了从蛇到人的复杂情感转变与难掩辛酸的心路历程。赵文卓演绎的法海亦多了几分人性纠葛的复杂色彩,在降妖过程中陷入了心魔的纠缠,面对青蛇的诱惑展现出人的本性与追求的佛性之间的激烈冲突,而降妖的两次失败则让他开始成为在人妖界限与善恶之辨的边缘苦苦挣扎的无助灵魂;许仙贪财恋色,也不吝大胆承认自身的贪念,多了几分讽喻的味道。《青蛇》情感描摹隽永而深刻,法海代表严肃的佛法追求,却在面对尘世情感时陷入痛苦的迷茫,可见绝对理性和人的天性之间的矛盾冲突;许仙得知白蛇是妖身后十分惊恐,而百姓对于她赠药救人的善举将她视为救命恩人,对妖的畏惧、百姓的感激和美色的留恋使他陷入矛盾;白蛇为爱痴狂不惜涉险拿灵芝,甚至付出了千年修行,只为了一个情字,这是人对于真爱的追求和向往;青蛇在姐姐即将离世之时终于顿悟情字何解,流下一颗象征她真正理解人间情感的眼泪,她在法海面前不畏强权的抗争,是对封建礼教和传统道德秩序的挑战与反叛,亦是她追求自由、渴望解放天性的本能所在。《青蛇》文化内涵丰富,使人看过之后不仅思考人与妖、情与法、真实与虚妄之间的界限与联系,领悟东方文化中关于人性、爱情、善恶、因果轮回等深刻命题。(编辑:刘若能)
导赏:作为香港影坛的重要人物,徐克在90年代执导、监制了一系列“黄飞鸿”影片,主要有《黄飞鸿》(1991)、《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1992)、《黄飞鸿之狮王争霸》(1993)、《黄飞鸿之王者之风》(1993)、《黄飞鸿之龙城歼霸》(1994),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市场表现来说,前三部都非常优秀。黄飞鸿系列电影主要采用通俗化的叙事策略,除了足以吸引观众的功夫表演,其基本情节总是以黄飞鸿为代表的正义方战胜其他非正义的势力。尤其徐克版的黄飞鸿电影更明显地融武打、言情、喜剧的风格于一体,主角的银幕造型趋于年轻俊朗,旁边总有美丽的女子、爱耍小聪明的徒弟等众“绿叶”相伴:如硕大体胖的“猪肉荣”、暴牙的“牙擦苏”、大眼的“阿宽”等,“十三姨”作为留学归来的女子,身着洋服、举止洋化,也成为新版的一个亮点。这些元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主题的沉重感、调节了电影的紧张节奏,并增添不少生活情趣。一定程度上,《狮王争霸》呈现出了一种欢乐英雄式的故事模型·,但同时民族主义情怀也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达。片中徐克借十三姨和俄国人的对话表达了忧国之情。十三姨驳斥俄国人说两百年后汉人的事由汉人自己决定,用不着俄国人指手画脚,并指出俄国人对历史的虚无看法是错误的。徐克版的黄飞鸿电影,虽以混乱时势为叙述背景,但影像中着力渲染大范围的红黄色彩,视觉上绚丽夺目,群体武术场面更是气势磅礴,极具感召力。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如日出时的“海边练武”等群像镜头中得到张扬,令观者振奋。影片采用大写意风格的造型元素,使用广角镜头低角度仰拍人物和环境,塑造出威武英雄形象的效果。黄飞鸿系列电影的经典场景之一就是舞狮,而狮头是“狮舞”的灵魂,电影从开始就反复强调狮头绝不能落地,每到危急时刻,黄飞鸿总是抢先保护狮头,其父也是宁愿被人踢伤,绝不让狮头坠地,这既是舞狮这种民俗仪式的重要规则,也象征着长久以来的中国形象,无论曾遭受怎样的磨难,中国人都不会退缩放弃,始终具有顽强不屈的民族意志。以舞狮方式进行的比武,是一种审美化的武术表演,既消解了暴力所可能带来的残酷感,又在集体性的动作中融入和谐统一的精神。在《狮王争霸》中,美术指导叶锦添通过设计各派狮子的造型,将舞狮变成华丽的舞蹈场景,将其所呈现出的影像美学推到了高峰,舞狮不仅多次成为群体性的盛况,也是展示民族精神和反抗恶势力的重要方式。(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