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叶墨

Guillermo Danino Ribatto

有片源
1993年
1991年
导赏:《决战之后》是导演伉俪李前宽、肖桂云继《开国大典》后又一历史革命题材力作,生动描绘了解放战争中被我军俘获的一大批国民党高级战犯在新中国监狱中的改造生活。无产阶级政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对成为阶下囚的失败的敌对者,并非实施肉体消灭,而是着力于灵魂改造——将此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伟大工程、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搬上银幕具有深刻意义。本片将镜头对准“功德林”监狱灰墙内身穿黑色囚服的战犯,但编导选取合乎人物心理活动的契机切进闪回段落,打破了时空局限,调剂了整部作品的视觉节奏和观赏性。剧情上并不简单化地图解政策,而是描绘了以杜聿明为主,一批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军一夜之间成为阶下囚徒的急剧、强制的命运逆转。通过深入描绘人物精神世界在这种逆转中心态的失调和艰难的转化,如尊严的倒置、感受的错位、特殊思考中产生的特殊喜怒哀乐,揭示这批“党国精英”如何改过自新,脱胎换骨,从阶下囚转为共和国公民的人生历程,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教育人、改造人的政策威力及实绩。正如片中李所长对杜聿明所言:“历史缺少哪一部分都不完整。”这句话亦可以视作导演在艺术把握上的基本态度:不把战犯的个人品德与政治立场混为一谈,不以先天的胜利者的姿态去随意丑化敌手。关注失败者的命运,同样可以挖掘出深刻的意义,起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鞭策作用。(编辑:曾奕琦)
1990年
导赏:“棋局早已终了,胜负也已成为历史,但假如我们有暇在棋盘上还原当年的黑白对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布局的奇妙莫测,感受到那每一颗落子的雷霆万钧之力。”《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献礼片,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史诗巨制,本片以极高的规格逼真复现了辽沈战役这一解放战争中扭转乾坤的开局形势。影片讴歌了以毛泽东为首的革命统帅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革命胆略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表现了我军指战员勇猛顽强、浴血奋战的革命精神和无坚不摧、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影片的主线表现了围绕锦州这一战略要地,国共两方在统帅部的决策、前线司令部的谋划以及战斗部队的交火等多层面进行的惊心动魄的交锋,并在其中穿插了中原战场和西北战场的战况、毛泽东与肖三回忆青少年时代、华北野战军的调动、奇袭西柏坡、蒋介石就职会、蒋经国试图经济改革等若干事件,表现出战争中矛盾的复杂性。通过深刻描摹战争中人们的精神状态,本片揭示出旧中国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胜负所致,而是有政治上的腐败、经济上的崩溃,以及由此引起民怨沸腾的深刻根源,极具历史厚度。《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既有恢弘的战争场面,又在细节上抒情写意,构成一种张弛有度、疏密相间的节奏韵律,如序幕中气势磅礴的冰裂,和毛泽东爬上黄土高坡;塔山阵地战中用高速摄影拍摄的小战士牺牲和缓缓飘落的红围巾;万籁俱寂中铁丝网上挂着的棉絮和军号……这些具有史诗质感和情绪张力的视听造型,赋予了影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