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界明

有片源
2010年
2007年
导赏:《夜袭》是导演安澜拍摄于2007年的主旋律电影。影片以阳明堡战斗为题材,生动刻画了抗日时期我军奋勇杀敌、不畏死亡的拼搏精神,以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作为影片的核心纽带,为整个民族塑造了关于抗日战争宝贵的文化记忆。影片以展现人性为中心,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显现着人文的关怀。导演没有从民族对立的角度渲染战争期间中日的民族仇恨,而是从人性的角度思考战争的合理性。残酷、惨烈的战争剥夺了人们的生命,践踏了人的生存权利与生命尊严,中方所做努力是对自身安危与民族精神的捍卫,是以人性的高尚情操面对非人性战争的体现。而“独生子不许加入敢死队”的情节则更加体现出我军对生命火种的珍惜、对每个平凡家庭的守护。在人物塑造上,本片突破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模式,人物伟大而不高大,因为他们都来自平凡人与普通人之中。陈锡联不仅具有足智多谋、决断敏捷、牺牲精神等常规的英雄式人物性格,同时也有着农民式的狡黠与粗矿、孩子式的浪漫与顽皮。影片正是通过巧借军火、脚踹侦察排长等细节,展现他实实在在、活生生的那一面人物形象。交叉蒙太奇的使用为影片增添了许多叙事张力。敌军借助自身的空中优势接连对我军展开空袭,将士们心中的愤怒燃烧到了极点。此时影片通过交叉蒙太奇,将视线拉至两个年轻人和一个姑娘身上。他们偷偷潜入阳明古镇,观察着日军的行动。他们神秘的身份为影片埋下疑点,直至整个夜袭计划确定,他们情报人员的身份才揭露在观众眼前。明暗两条进攻路线交叉进行,一直通向战争的胜利。(编辑:海边淡鼠)
2006年
导赏:《圆明园》是一部优秀的科教片,导演金铁木利用实景拍摄和情景还原的方法讲述“万园之园”圆明园的故事,通过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的视角,观众们得以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与这座倾注大量心血的皇家园林的往事。《圆明园》的叙事手法介于故事片与纪录片之间,为了增添可看性,导演选择了情景重现的方式讲述与皇帝们有关的故事,郎世宁和康熙等群众演员的选择更是以贴近历史人物作为标准,为影片内容的真实性增加更多充满趣味的脚注。其中,圆明园里买卖街的还原就借助了法国传教士王致诚的回忆录,皇帝化妆成文人在买卖街采购,体验平民的生活。为了取悦皇帝的家人,扮演小偷的太监遭遇严刑拷打,一时间传教士们惊讶的表情和太监的叫喊声与轻松的配乐剪辑在一起,将怪诞扭曲的皇室生活介绍给观众。作为皇家园林,圆明园经过了英法联军的破坏和之后的“木劫”、“石劫”、“土劫”已经沦为彻底的废墟,在讲述圆明园的兴衰历史时,通过《圆明园四十景图》、样式雷烫样、郎世宁的宫廷绘画、英法联军从军人士的通信和日记、旧址重访结合三维仿真电影动画技术展现了一个超乎人们想像的圆明园。低沉的旁边将圆明园的兴衰及历史和演员们的表演串联起来,客观反映了统治了中国两个世纪的爱新觉罗家族兴衰的玄机。《圆明园》以园林的命运为中心,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遭受到的耻辱和浩劫结合在一起,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对青少年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编辑:刘方舟)
2005年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