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程大兆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1年
相伴永远
音乐
/
导演:
丁荫楠
/
主演:
王学圻
/
宋春丽
/
苏岩
/
苗皓钧
/
郑振瑶
/
刘劲
/
王澜
/
丁军
/
刘琳
/
吴旭
/
播放正片
导赏:
《相伴永远》是一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传记体故事片,讲述了李富春和蔡畅两位革命前辈长达半个世纪的革命经历和深厚感情,歌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该片与以往反映革命领袖人物的影片有所不同,第一次将领袖人物鲜为人知的爱情生活搬上了银幕,没有任何说教意味,而是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将一对革命伴侣对革命的忠诚和对爱情的忠贞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该片中出现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富春和蔡畅爱情的展现,革命交织着爱情,爱情的专一和坚贞跟革命目标相辅相成,赋予一种家国一体化的叙事策略。除此之外,影片以爱情叙事来贯穿全篇,划分四个板块讲述李富春和蔡畅的革命和爱情故事,以全景式的角度展现领袖之间的美好爱情。革命和爱情交织而叙,影片一方面讲述革命的历程:共产党的成立、大革命的爆发、新中国的建立,与此同时温情刻画李富春和蔡畅的爱情道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革命形势,加之浪漫主义的想象,革命和爱情相辅相成。该片着力于一个“情”字,描写了李富春、蔡畅两位革命前辈的爱情生活,而且是从他们少年相恋到白头偕老。这在塑造革命领导人形象的影视创作中是个突破。在该片中编导不仅没有离开主人公的革命行动去孤立地描绘他们的爱情,而且是把他们的相知相爱紧密有机地跟他们的革命事业融合起来的。他们的醇美爱情随革命的征程与时俱进;他们的革命意志在夫妻深情的陶冶下历久弥坚。这使一对革命家的形象更加绚丽丰满,使他们的人生更加灿烂多姿。此外该片的取材是源于生活的,其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互动,增强了对观众的亲和力和吸引力。编导把一对伟人的革命事迹同婚恋生活融为一体,都是以李蔡二人的形象塑造和性格阐发为座标的。在李蔡二人身上,革命道义和婚恋深情都源于坚贞的脾性。他们二人性格的核心在于坚贞二字。比翼双飞的爱情,深深地发自二人铁肩共担的革命道义之中,凝成一股坚贞不拔的毅力。这种坚贞的毅力,鼓舞他们在革命大业中共担道义,也引导他们在人生爱河的航行中风雨同舟。该片编导用写意手法把他们的革命活动几笔描出,而用工笔重彩刻画了他们夫妻间心心相印的情深义重。特别是编导采撷的一些各具特征的细节,颇具神来妙笔功效。该片中表现他们的三次拥抱,每次的情状均不重复,却都产生了奇丽的视觉效果。
1999年
黄连·厚朴
音乐
/
导演:
丁荫楠
/
主演:
王之夏
/
朱旭
/
杜瑞秋
/
马崇乐
/
袁玫
/
李利宏
/
啜二勇
/
侯亚力
/
徐萍
/
曹梦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黄连·厚朴》以老北京四合院为背景,讲述了中医世家龚家两代人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不同生活方式和追求所产生的碰撞与融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情节设置,深刻剖析了中与西、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差异。朱旭饰演的龚老太爷作为中医世家的代表人物,他坚守传统、医术高超,有着典型的东方家庭价值观,但又不失开放和包容。他对于于莲舫的师徒关系和对儿子、儿媳的宽容态度,展现了他作为一个长辈的慈爱和智慧。而王之夏饰演的于莲舫则是一个坚韧、独立的女性形象,她为了学习中医和帮助龚老太爷整理皇室医案,选择了留在龚家,并在与龚晓默和张悦之间的情感纠葛中不断成长和坚强。而片中的反面角色龚晓默虽然有着看似成功的事业,但在爱情婚姻上却败得一塌糊涂。表面维持着“正人君子”的形象,内在自私的心理与外在的面子之间产生了分裂,暗中以匿名信的手段推人下水。他的行为不仅深深伤害了前妻于莲舫,也被欧美文化背景的未婚妻珍妮鄙视,毁人不利己,丧失了一个男人应有的尊严和气度,与中国传统美德背道而驰。作为一部讲述传统医学文化的影片,题眼“黄连”与“厚朴”,不仅仅是两味常见中药药材,它们还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含义,成为电影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重要元素。黄连苦寒,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厚朴苦温,消胀泻满,痰气泻痢,其功不缓。剧情中,这两味看家之药不仅应用于光绪皇帝的虚寒症,同时也应用于富商肥头的实热症,隐喻了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的病态现象,深化了影片的内涵。在视觉风格上,影片采用了较为沉稳的色调,以突出中医文化的庄重和严肃;通过大光比、高反差、两级用光的方法来强调暗部的层次,从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影调风格,增加了画面的细节和深度,还使得影片在表现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时更加细腻和真实。(编辑:明慧)
1997年
龙闯中原
音乐
/
导演:
赵国华
/
主演:
石天龙
/
李振婷
/
哈斯高娃
/
于海
/
陈之辉
/
李晓波
/
苏瑶
/
吴限
/
刘嘉成
/
孟志兴
/
播放正片
导赏:
一部关于武术、荣耀与民族精神的感人影片。
1995年
广州来了新疆娃
音乐
/
导演:
王进
/
主演:
那比江·阿不都拉
/
张力维
/
依尔扎提·依不拉音
/
木亚赛尔·吐合提
/
黄锦裳
/
徐东方
/
林涛
/
王进
/
播放正片
导赏:
根据《广州日报》新闻报道改编的电影《广州来了新疆娃》以维族男童阿不都与亲人在广州走失后的遭遇作为故事主要情节进行讲述,通过廖阿婆、记者司徒洁、新疆驻广州办事处工作人员等社会各界人士的“接力相助”,阿不都最终与母亲重逢回到家乡,是一部反应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广州市民热情包容的作品。在《广州来了新疆娃》中,男童阿不都的命运有几次明显的转折。由于和两个不法分子打牌被讹钱,阿不都的表哥逃走,留下了他独自面对陌生的城市。通过捡钱包和把玉雕还给失主,编剧刻画出阿不都内心向善的一面,痛斥了想要将未成年人引入歪路的不法分子们。编剧通过市民“接力”的形式设置了阿不都在逃离不法分子掌控后得到的救助情节,东朗村的廖阿婆和廖阿公把他接到自己家照顾,其他村民也将事件报告给了《广州日报》,报社则派出了记者司徒洁来看望阿不都,并在找寻他家人过程中带着他游玩和学习,将他作为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不幸的是,司徒洁的丈夫突遭车祸去世,但她依旧强忍悲痛为寻找阿不都家人而奔波,表现出了新闻工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舍小家的牺牲精神。通过新疆驻广州办事处工作人员对阿不都口音的判断,逐渐缩小他家乡的范围,为最终找到他家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片中所呈现的,《广州来了新疆娃》这部新闻事件改编电影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展现了社会和人性中热情向上的一面,也抓取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批判,彰显出人文关怀,为新闻事件改编电影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编辑:方舟)
1994年
冼星海
音乐
/
导演:
王亨里
/
主演:
哈斯高娃
/
夏和平
/
张志忠
/
华明伟
/
廖京生
/
胡明
/
孙雪梅
/
吴竞
/
江平
/
播放正片
导赏:
《冼星海》是导演王亨里拍摄于1994年的人物传记片。影片以冼星海本人的日记以及张光年、马可等人的著述为依据,详细刻画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辗转法国与中国多地的人生经历,用大量的细节描摹还原他创作《黄河大合唱》等不朽名篇背后的点滴故事。影片在摄影上别具匠心。王亨里是摄影出身,对画面的内容、色彩、角度具有良好审美,这使得本片得以通过摄影建立起维度丰富的现实与心理世界,用空镜头、特写镜头增加氛围上的诗意。在法国的生活是富足且小资的,此时影片色调明媚、温暖,伴随冼星海出入各个富丽堂皇的场合。可温柔乡阻止不了他回国的决心,返回中国后,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冰冷、昏暗的环境中,各种人、物作为前景将他的身体和表情遮挡、困锁。他因国家的苦难而痛苦煎熬,因创作上的卡顿而焦虑失落。直到他站在西北的土地上望向黄河,滚滚江水奔腾而过,希望充盈了他的心灵,他的身体在光芒中完完整整地显现在银幕上,他获得了真正的创作自由。作为一部以音乐家为主体的传记电影,本片并未简单剪接冼星海的作品,而是克制地加以选取,使作品为人物形象的呈现服务。影片前半段仅挑选了2-3首冼星海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并将其放置于故事的发展中自然呈现。它们经由高音歌唱家或人民合唱团唱出,既体现了冼星海极高的音乐素养,又展现了音乐创作对鼓舞士气、团结民心的重要作用。在情节高潮处,影片也仅配以无人声的旋律,不过分宣泄情绪。直到最后,一曲《黄河大合唱》激烈奏响,一切拥塞的悲伤、愤怒、喜悦、期望都倾泻而出。本片的音乐运用使电影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交汇,仿佛在岸边等待巨浪,长久的沉寂只为最后海浪滔天的瞬间。(编辑:海边淡鼠)
1992年
周恩来
音乐
/
导演:
丁荫楠
/
主演:
王铁成
/
郑小娟
/
张云立
/
张克瑶
/
王希钟
/
卢奇
/
高长利
/
刘怀正
/
刘锡田
/
郑榕
/
播放正片
剧情:
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席卷华夏大地。坐在车上的周恩来忧心忡忡。转移贺龙,保护陈毅,制止鞍钢停产,他竭全力保护一代英才,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却未能保护住烈士的子女——孙维世。震惊世界的“九一三”事件发生了,周恩来得到毛泽东的支持,力挽狂澜,稳定局势,指挥了这一场斗争。 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经济秩序开始恢复。中美建交,周恩来有胆有识,受到世人赞赏。危运却又一次降临,周恩来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以七十三岁高龄的带病之躯进行最后一搏,飞赴长沙,与毛主席商谈“四届人大”人选,带病作“政府工作报告”,人们群情振奋。病危时,周恩来特意接见老部下罗青长,惦念着台湾回归祖国。他唱着《国际歌》走向冥冥之中。 十里长街,数万人民送总理,无尽的哀思,无尽的怀念,一代伟人去了。
1989年
商界(上)
音乐
/
导演:
胡炳榴
/
主演:
张丰毅
/
陈宝国
/
王伟波
/
李邦禹
/
李丁
/
林晓杰
/
李士溪
/
尹国华
/
苏在强
/
简瑞超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商界》改编自同名小说,是著名导演胡炳榴继“乡村三部曲”后推出的作品。影片以改革开放的广东商界为背景,把公司发展中各类矛盾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反映,演出了一场场悲喜剧。由于片长所限,影片以上、下二集的形式进行放映。在上集故事中,导演着重表现商业领域出现的利益争夺。由张丰毅出演的“穗光公司”领导张汉池表面风光,但压力重重。正如他自己所言:“我的日子很艰难,莫名其妙被推上总经理的位置身不由己。”在考虑到群众的奖金、股东的效益后,他不惜铤而走险瞄准新兴的电脑市场,准备购入150台电脑大干一场。在“穗光公司”老板张汉池这条故事主线之外,导演还设定了“东喜木器家具厂”总经理廖祖泉、“倒爷”曾广荣和银行信贷部主任罗泰康三条故事线。通过描绘“倒爷”倒买倒卖的过程和银行对贷款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公司之间的贸易活动等内容,揭示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市场的情况。《商界》上半部分将几位主要人物的身份以及社会关系交代给了观众,围绕着购买电脑事件,不断引发冲突,也使主人公们的“困境”以及在压力下的行为动作展现了出来。影片中角色形象较为立体,主人公们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对观众了解角色产生帮助。例如银行信贷部主任罗泰康在家中被妻子指指点点,还暗指他与同事有私情令他烦恼不已,放贷后的各种危机也让他坐立难安。这些“弱点”的刻画让角色避免了标签化和扁平化,更加贴近观众。作为主演的张丰毅和陈宝国有着精彩的对手戏,两位坚守商业规则的总经理如何解决棘手的难题也成为《商界》下半部分要展示的内容。(编辑:方舟)
商界(下)
音乐
/
导演:
胡炳榴
/
主演:
陈宝国
/
张丰毅
/
李邦禹
/
王薇
/
林晓杰
/
王伟波
/
李士溪
/
李丁
/
尹国华
/
苏在强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商界》下半部将“穗光公司”老板张汉池、“东喜木器家具厂”总经理廖祖泉、“倒爷”曾广荣和银行信贷部主任罗泰康几个主角的最终命运做了交代,对受贿、倒买倒卖、利用汇率扰乱经济秩序等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穗光公司”总经理张汉池为了做成大买卖,扭转资金短缺的情况决心铤而走险,动用购买设备的美元去购买豪华大巴,通过伪装贩卖到外省获得不错的收益。一直想要盖酒店的廖祖泉遇到从香港过来的亲戚投资,满足了他的愿望。曾广荣的妻子与他兄弟之间感情纠葛被发现,最终导致了兄弟关系破裂。《商界》下半部勇于揭露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广东地区的一些乱象,揭露了目无法纪、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的社会风气。在片中,银行信贷部工作人员将公司调查报告直接交给了利益相关人,直接违反了纪律。为了获得贷款,一些“倒爷”也通过在饼干盒里藏钱等方式贿赂银行工作人员。一些不法商人居然可以动用关系,安排运输机将走私的冰箱、录像机运往北京,并收取费用。“穗光公司”总经理走私豪华大巴闯过检查站,他的司机也趁机偷运手表到外省。这些情节的揭露极具批判意义。从影片的结尾来看,导演胡炳榴较为悲观,对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的张汉池无奈离职,“倒爷”曾广荣不仅与兄弟反目,还和妻子有了很深的隔阂。廖祖泉最终获得投资,自己的父亲却在家中过世,爱慕他的女助手独自前往国外生活,最终只得无奈的独自站在即将盖成酒店的工地上。受贿的银行信贷部主任罗泰康最终难逃罪责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几位主角结局悲惨,在设定上没能给观众一个光明的结尾,说教意味较强,成为了一个遗憾。(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