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沙

2023年
导赏:《河边的错误》是魏书钧导演继《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之后的第三部长片。该片延续了原著小说的气质,以戏仿侦探片的反类型去演绎这个故事,对余华原作小说取舍精巧有效,张扬出来的“悬念感”“状态感”“荒诞感”和“生活质感”很有说服力,转化出来的奇观性、诗性、元电影元素也凸显出导演的个人风格。影片明确了原著中相对含混的叙事时空,将叙事时间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推后到1995年——一个不算刻意却不乏真实年代感的叙事时间;小说中案发地所在的南方河边某小镇,在影片中隶属于沛水市万宁县——一个虽虚构但行政建制完整的叙事空间。这样的时空设定,赋予悬疑叙事靠近生活质感和写实基调的前提。作为影片的核心空间,“河边-小镇”是《河边的错误》最具匠心的意象营构,“河边-小镇”这一空间意象也由戏剧故事的展示场,变成命案真相和人物情感的庇护所,承载着影片英文名“OnlytheRiverFLows”所流露的莫名愁绪。影片采用16毫米胶片拍摄,粗粝朦胧的影像散发出晦暗不明的黑色电影气质,高度契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侦探故事背景的年代感。影片中的凶杀、探案、追凶全在雨天,南方丰沛的雨水使空间中弥漫着湿冷而诡秘的气息,小镇空间因而具有某种超越在场的空灵之美。此外,《河边的错误》中“元电影”也参与叙事,但无论是使用胶片拍摄,还是影片文本中废弃的影院与叙事空间的并置,以及影片中人物在影院梦境中的“戏中戏”,包括坠落的“电影”牌匾、烧焦的银幕、燃烧的放映机等影像,都穿透叙事的表层,深入对“电影”意义生成和接受机制的洞察。当“电影”不再是叙事的附庸,“电影”本身成了意义自足的电影意象。很多观众热议《河边》的“发疯”主题,余华认为,所谓“发疯”就是有一种情绪不受控制地自我放大。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应该离开现在的生活状态,往相反的方向“卷”。至于凶手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由案件串联起来的那个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人。电影《河边的错误》海报口号上写着:“没有答案”,便是答案。(编辑:赵敏)
燃冬
燃冬

演员(饰 娜娜前队友)/

导演:陈哲艺/
预告播放
导赏:《燃冬》突破了传统爱情片聚焦单一情感关系的窠臼,转向了对年轻群体精神状态的描摹,从个体的一方困境走向集体更广阔的世界。故事围绕着从上海来参加婚礼的浩丰(刘昊然饰)、年轻导游娜娜(周冬雨饰)以及厨师韩萧(屈楚萧饰)三个异乡人的关系展开。娜娜与韩萧相识相知已久,却始终没有突破友谊的面纱,浩丰的偶然闯入,令他们的关系悄然发生了变化。在心动、试探与矛盾间,三人深埋于心的秘密也逐渐显现……故事是冷冽的,情感却是炙热的。一系列看似随意却又充满隐喻的场景,如嚼冰块、溜冰、长白山看天池等,试图展现三个年轻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周冬雨饰演的娜娜在延吉做导游,表面看起来洒脱不羁,但其实经历过挫折迷茫的时刻,“我借助她的眼睛看到了更宽阔的世界,感受到这个角色在治愈我”;而刘昊然饰演的浩丰更接近当下年轻群体的缩影,只有努力往上走才是唯一的出路,压力负荷下的他在延吉终于得以释放内心的情绪;屈楚萧饰演的韩萧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感到迷茫,想彻底“躺平”却又不甘于此。相较于导演陈哲艺前作《爸妈不在家》、《热带雨》的成熟与老道,本片更年轻化。并且脱离了熟悉的东南亚创作语境的他,就地取材,找到了特别有味道的东北边境小城延吉。陈哲艺运用了大量的长镜头和空镜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压抑的氛围,让观众能够深入感受到角色的孤独与迷茫。《燃冬》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片,更是一部深刻探讨存在主义危机的作品。它让我们在观影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自我、思考生命、思考存在的意义,用反套路的方式讲述三位年轻人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段深刻而又默契的感情,传递出了导演对当下年轻群体情感上的观察和表达。正如导演所说:“它很特别,我希望它是我写给90后年轻人的一封情书”、“适合90后疗愈的一部电影”。(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