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阔

2023年
导赏:《银河写手》讲述了两个编剧所经历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和影视圈现象。影片以自嘲及调侃的笔触,展现了编剧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困惑、自我怀疑以及最终的坚持与重生。作为一部以编剧为主角的“元电影”,《银河写手》巧妙地融入了影迷文化,如《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角色的台词等,这些梗的植入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趣味性,也让影迷们倍感亲切。片中虚幻与现实的边界似乎被模糊。故事发生在了北京常营地区,对于熟悉这一带的人很清楚,北京影视行业相关从业者,大多数都住在,或者住过这一带。这个地方既是一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地方,也充满了竞争与压力。片中最“神来之笔”的一段,是两位导演试图用一段“三分钟讲述电影”的方式,让短视频中的常客——小美小帅“调侃”了“节拍器”,一种编剧方法。即便如此,正如同电影里的台词那样,“每个编剧都努力地让自己的故事去遵循节拍器。”面对制片人与文学策划基于市场洞察与既定规则的频繁修订指令,电影主角张了一选择了缄默以对,仿佛是在无声地抵抗这股外部力量的侵扰。当孙谈不解地询问他为何总是沉默不语时,张了一的回答透露出一种无奈的妥协:“这是为了项目能够顺利推进。”这一幕不仅是张了一个人内心的挣扎,也是对所有怀揣电影梦想的创作者在商业化浪潮中迷失方向的隐喻。那些曾让迷影群体顶礼膜拜的电影创意,如今却不得不屈从于流水线上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其创作灵魂被逐步剥离,由创作者手中的珍宝变为市场操控下的商品。在制片人与文学策划的眼中,未经市场验证、无法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的创意,似乎天然地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这种观念,无疑是对电影艺术多样性的一种扼杀,它将张了一、孙谈等无数默默无闻编剧的梦想与热情,置于了被忽视与低估的境地。影片所传递的积极信息,正是为迷影群体所憧憬的解决之道:张了一和孙谈和解,再次共同踏上了一段充满赤忱与热爱的旅程。这段旅程不仅是对个人梦想的坚守,更是对电影艺术纯粹性的一次深情告白,它超越了市场的束缚,彰显了创作者对电影之爱的纯粹与执着,为所有在商业化浪潮中挣扎的电影人点亮了一盏明灯。(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