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在中国电影的长河中,谍战片作为一种特殊的类型片,承载着深刻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张艺谋,这位享誉国际的导演,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电影语言,首次尝试谍战题材,带来了《悬崖之上》这部作品。这部电影不仅是对传统谍战片类型的一次致敬,更是在叙事手法和美学表达上的一次大胆创新。《悬崖之上》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的哈尔滨,影片通过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在执行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行动中所遭遇的重重危机。这部电影在叙事上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将观众的视角与主人公的视角紧密绑定,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冲突。在美学风格上,张艺谋巧妙地运用了黑白色调和持续的雪景,构建了一种冷峻、压抑的视觉氛围。这种视觉风格不仅与影片的谍战主题相得益彰,更是对那个时代历史氛围的一种再现。影片中的“雪一直下”不仅是一个视觉符号,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隐喻,象征着革命者在黑暗中的坚持与牺牲。张艺谋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觉语言,让观众在感受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能够体会到角色的情感深度。影片在人物塑造上同样展现了张艺谋的深厚功力。与传统谍战片中的英雄形象不同,《悬崖之上》中的特工们并非无所不能,他们有着自己的恐惧和犹豫,甚至在关键时刻会做出违背特工原则的选择。这种人物设定使得角色更加立体,也更加真实。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背景故事和情感纠葛,这些故事和纠葛在紧张的谍战氛围中逐渐展开,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人性光辉。《悬崖之上》打破了传统谍战片的悬疑布置方式,采用了一种“明牌”的叙事手法,让叛徒、潜伏者等角色提早浮出水面。这种叙事策略使得影片的悬念不再仅仅依赖于“谁是卧底”的猜谜游戏,而是转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选择。影片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对角色产生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从而引发了对人性、信仰和牺牲的深刻思考。此外,影片在音乐和剪辑上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紧张的情节伴随着扣人心弦的音乐,使得影片的节奏感和紧张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剪辑上则巧妙地运用了闪回和蒙太奇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现实与回忆交织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更多的层次感和艺术深度。《悬崖之上》是一部在叙事和美学上都极具探索精神的电影。它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紧张刺激的谍战故事,更是通过这个故事,对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性、信仰和牺牲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张艺谋通过这部电影,再次证明了他作为一位电影大师的艺术魅力和创新能力。《悬崖之上》不仅是对中国谍战电影传统的一次致敬,更是对这一类型片的一次成功的创新和拓展。(编辑:赵敏)
2020年
2018年
导赏:《一出好戏》是黄渤“演而优则导”的首部导演作品,由其本人及王宝强、舒淇、张艺兴等众星领衔主演,并有著名导演徐峥、管虎、宁浩友情客串。本片讲述了一公司出海团建,遭遇海啸后集体孤岛求生的故事。依托荒岛这一孤立空间,电影对社会权力体系和欲壑难填的人性进行了生动的展演和解构,在荒诞喜剧外壳之下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批判内核,的确是畅快淋漓又发人深省的“一出好戏”。本片不仅笑点密集,且立意宏大,无论是人物设定、冲突编排、视听意象,都投射出对于人类文明的总结反思。灾难当前,现代社会价值体系全面崩塌,众人被迫回归到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模式,借由循序渐进的三次荒岛秩序建立过程,《一出好戏》故事情节高度抽象地概括了从封建集权到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演进史,戏剧性地揭露出人性中种种怪相和阶级关系的尖锐矛盾,其中鱼雨、病号服、轮船等符号性的设计富有黑色幽默,用巧妙的手法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个体的困顿、挣扎和救赎。在《一出好戏》中,导演黄渤实现了自我表达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将欲望、阶级、人性等复杂主题融为一炉,创作出这部末日荒岛设定下看点十足的黑色喜剧,发挥电影以小见大的寓言价值,引起观影群众对于当下生活的深刻反思,收获了13亿票房的好成绩。(编辑:曾奕琦)
2016年
导赏:影片以一起劫案为引子,深入挖掘了人性中的善恶交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犯罪与悬疑的电影,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亲情、友情、爱情与金钱诱惑之间平衡的作品。其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视觉符号,更成为了人性善恶、道德信仰的象征,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这种对人性深度与广度的挖掘,电影本体论强调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独特性,而《火锅英雄》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角色塑造,实现了对人性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探讨。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重庆,充分利用了这座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如防空洞火锅店、重庆方言、轻轨穿楼等,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这种地域文化与叙事手法的巧妙融合,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独特性,也为电影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案例。电影本体论关注电影如何通过影像、声音等元素构建意义世界,《火锅英雄》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元素贯穿始终,为紧张刺激的情节增添了几分轻松与诙谐。这种幽默感并非简单地取悦观众,而是与现实主义紧密结合,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弱点等的讽刺与调侃,引导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思。黑色幽默与现实主义的交织,使得影片在学术上具有了探讨社会批判、文化反思等议题的价值。电影本体论强调电影作为社会镜像的功能,《火锅英雄》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幽默感与现实关怀,实现了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影片采用了三幕式叙事结构,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桥段和悬念设置,将观众牢牢吸引在故事之中。同时,影片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闪回等叙事技巧,使得故事更加紧凑有力、引人入胜。这种叙事结构与技巧的创新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也为电影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电影本体论关注电影的叙事策略和技巧如何影响观众的感知和理解,《火锅英雄》在这方面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编辑:张昕一)
导赏:《情圣》改编自吉恩•怀尔德1984年的喜剧电影《红衣女郎》,追根溯源,更早的还有法国原版的《大象骗人》,均以“中年危机”“爱情幻想”为主题。《情圣》剧情贴近生活、笑点密集,成为彼时中国喜剧电影的一匹票房黑马。影片将镜头聚焦于肖央饰演的中年男性肖瀚,通过他面对婚姻平淡、生活压力以及外界诱惑时的内心挣扎与行为选择,揭示中年危机的复杂性。与《夏洛特烦恼》、《港囧》、《前任攻略》等同类题材影片相似,《情圣》同样触及了中年男性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与重构,但它在处理这一主题时,并未简单停留在对过往青春的怀念或对现实不满的宣泄上,而是更加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在社会道德与个人欲望之间的艰难抉择。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影片在娱乐性的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影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误会、反转与巧合,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叙事空间,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情节的跌宕起伏与人物的命运波折。肖瀚为了接近心仪对象yoyo所策划的一系列“套路”,闫妮因误会而引发的种种笑料,以及最终计划败露后的意外转折,都巧妙地利用了喜剧元素中的“误会”与“巧合”,使得整个故事既充满戏剧性又不失真实性。《情圣》在展现中年危机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出轨行为所带来的荒谬后果与沉重代价。通过肖瀚等人的经历,揭示了出轨行为不仅是对婚姻忠诚的背叛,更是对个人道德底线的挑战。影片中的每一个“套路”与“反转”,都在无形中强化了这一道德警示,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出轨行为的荒谬与不可取。(编辑:婧怡)
2013年
导赏:上映于2014年情人节档期的电影《北京爱情故事》以“用爱取暖”为口号,是一部“关于一个人一生的爱的寓言”。本片保留了前一年电视剧版《北京爱情故事》中陈思诚、佟丽娅这两位核心演员,还有刘嘉玲、梁家辉、欧阳娜娜、刘昊然、余男、斯琴高娃、王庆祥等群星加盟,演绎了五个焕然一新的“北京爱情故事”,从始于青春期的懵懂与渴望,到终于生命尽头的相守与分离,给人以“千帆过尽”的观赏感触。电影《北京爱情故事》是陈思诚“演而优则导”的成功转型之作,获得了超4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导演还荣获了该年度长春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最佳处女作奖项。影片在叙事上采用了“冰糖葫芦”的结构形式,采用五个同样发生在北京、不同年龄段的男女爱情故事来寓意人一生中的爱情。几个故事串在一起,俨然人生中的一条爱情线,观众能够从青涩美好的初恋、如胶似漆的热恋新婚、相看两厌的中年危机、相伴到老直至生死离别中,看到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自己,在金句频出的台词中体味爱情的真谛。在时长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表现多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容易让影片形散神散、张力不够,但《北京爱情故事》的叙事逻辑成功规避了跳脱、拖沓的节奏,编剧巧妙地运用家庭与工作这两个关键的纽带,将一段段剧情相对独立的爱情故事用一条线索勾连起来。通过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剧情编排,彰显出本片要探索的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城市间的关系,蕴含着对时代、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编辑:曾奕琦)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