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茵

Jiayin Ye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九龙城寨之围城》是一部承载着香港独特文化烙印与社会风貌的力作,于2024年“五一档”在中国上映,以其热血、暗黑、混乱、正邪交织的爆裂动作风格,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成为了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港片佳作。香港九龙城寨,曾是人口密度极高的地区,面积仅四个足球场大,却容纳了五万人。《省港旗兵》《跛豪》《城寨出来者》等众多经典港片以此为背景,因其是香港文化的缩影。郑保瑞导演通过精巧细致的美术呈现,近乎一比一地还原了九龙城寨的场景的特点:盘纵错杂的街巷,狭窄闭塞的空间以及破败陈旧的楼房,尽是原汁原味的港风,展现了极具本土风味的烟火气与压迫感。同时,电影深刻诠释了“围城”二字的内涵,通过众多由内而外的独特视角,不仅生动描绘了九龙城寨这一独特历史舞台上的社会风貌与人物群像,更如利刃般剖析了人性深处的善恶交织、是非难辨的复杂议题。不同于传统港片中常见的黑白对立叙事,《九龙城寨之围城》呈现了一场纯粹的帮派内部斗争,即“黑吃黑”。这部时长超过120分钟的影片中,有近100分钟充斥着紧张刺激的动作戏码,每一场打斗都精彩绝伦。生猛、凌厉、极致,带着原始的狠劲,酣畅淋漓的武打设计,同时结合了港漫、格斗游戏的热血夸张,打造了极端癫狂气质的暴力美学。影片中的硬气功,神打等,无一不是怀念与致敬香港动作片的黄金年代。影片中的“城寨四少”——香港青年演员林峯、刘俊谦、胡子彤、张文杰无疑是最大亮点,他们逐一闪耀,成为影片核心。电影中古天乐饰演的龙卷风在护四人周全时,隔着卷帘门对信一(l刘俊谦饰)说,“以后怎么做大哥啊?”那一刻龙卷风将话事人的身份传给了信一。电影之外,古天乐这位大家眼里香港电影的话事人,仿佛将香港动作电影的接力棒,递给了这群年轻人,让他们继续书写港片的辉煌篇章。电影结尾,四个人坐在天台之上,遥看远处的夕阳,天上飞机划过,好似也是一场对未来希望的眺望。(编辑:明慧)
2023年
导赏:影片根据建国以来最大武装劫钞案真实案件改编,讲述了警方锲而不舍地对嫌疑人长达21年追凶历程的故事。影片采用双线叙事的方式,巧妙地交织了陈信文的犯罪、逃亡与最终归案的时间线和警察王守月调查与追捕主犯陈信文的故事线,讲述了劫钞案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与前后始末,突出还原事件的真实性。同时影片从嫌疑人的叙述视角回忆整个犯罪过程,将莫志强当作七个罪犯之外的第八个嫌疑人,从而陈述出陈信文从建筑公司老板到犯罪嫌疑人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他犯罪的动机与背景,其中人物案发前后心理状态的转变,如陈信文的挣扎与逃避、陈欣年的恐惧与悔过,以及在被揭穿莫志强假身份之后恐慌与紧张的心理机制,均带有一种“心理悬疑”的因素,通过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加影片的悬疑感。影片采用“圆形人物”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人物不同的性格侧面与层次。片中的陈信文并没有表现出人物单一的罪恶与贪欲,通过展现他在逃亡途中的恐惧和悔恨情感,以及隐姓埋名的21年中对家庭和新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反映出了人物性格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其中片中陈信文多年来对堂弟陈欣年的照顾、新婚之夜拨通父亲电话对其磕的三个响头等,这些细节突出人物身上善与恶的交织,使其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被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角色。而多面性的人物塑造更能够反映人性主题,陈信文身上的善与恶、自我挣扎与救赎、欲望与克制、亲情与责任等体现出人物内在特质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自我意志的沉沦源于对金钱的贪婪,自我救赎的渴求来源于案发之后的悔恨与恐惧,人物的内心因环境和心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发观众对人性深刻的探讨与思考。(编辑:州文)
2021年
导赏:由梁乐民执导的《梅艳芳》是一部将艺术与现实成功融合的传记电影。影片带领观众重温了这位传奇女星的一生,以复原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叙述再现了20世纪末的香港,在叙事结构和艺术表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影片的视觉效果尤为突出。影片精心还原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街景与歌舞厅,重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影片采用了色彩浓烈的滤镜传递港风情调,还通过数码技术重现出梅艳芳告别演唱会的壮观场景。在叙事上影片打破了传统传记片的线性模式,采用倒叙的手法,从2003年的告别演唱会倒回到她的童年岁月,避免了“流水账”式的叙事陷阱。同时还通过两条叙事线索交织展开:一条展示她事业上的辉煌与低谷,另一条则关注她在感情世界中的波折。而影片最动人的地方莫过于梅艳芳与舞台、观众之间的深厚情感。告别演唱会上,王丹妮扮演的梅艳芳身披婚纱,登台演唱《夕阳之歌》,那一句“我不舍得”既是对自己舞台生涯的告别,也是她对生活、对观众的不舍。真实影像与虚拟表演的交替剪辑,令观众几乎忘记了屏幕上的是演员,而深信她就是那个站在舞台上坚韧不拔的梅艳芳。影片不仅仅是一部单纯的传记片,它还凭借其迷影特质,成为香港娱乐业乃至整个社会变迁的缩影。运用大量的纪录片片段与经典电影致敬手法,让历史与虚拟世界交织在一起,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怀旧氛围。多重时空的交错,展现了梅艳芳作为一个个体与整个香港时代的共鸣。《梅艳芳》不仅是一部献给歌迷与影迷的情感之作,也是香港电影在复兴道路上一次极具艺术追求的自我突破。通过真实与虚构的交织,影片成功塑造了一个不被定义的梅艳芳,一个活在每个人记忆、镌刻在香港这座城市发展记忆中的梅艳芳。(编辑:颜诗雨)
2017年
导赏:本片是一部高度类型化的香港警匪片,写实精湛的武打动作风格与真挚细腻的情感叙事交织契合、共同推进,是国产影片中的上乘之作。上映首日票房超6000万打败《战狼2》,登顶当日票房首位,两天票房破亿,更是令主演古天乐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实现了口碑票房双丰收。“杀破狼”系列向来擅长在动作戏上寻求突破,本片的动作指导洪金宝就非常擅长将动作设计融入影片风格之中。他过往的作品如“福星”系列诙谐幽默、“叶问”系列沉静内敛、《东邪西毒》潇洒飘逸、《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恢弘大气……而《贪狼》则力求拳拳到肉的真实逼真。洪金宝极力避免了动作戏的夸张华丽,让观众看到的是一个身为普通人的父亲为救女儿以血肉之躯与邪恶势力相搏,武器也都是随手操起的菜刀、遮阳伞、烟灰缸等寻常物件。近身肉战、生猛拳击,动作戏不仅为了炫技,更是情感的原始宣泄,因此更为震撼。此外,吴樾的武术、托尼·贾的泰拳、克里斯·科林斯的拳击这三种截然不同的武打风格也各自发挥到了极致,在写实风格上增添了精彩与独特。武戏是动作电影的招牌,而文戏则是电影得以成立的基础。导演叶伟信擅长于感情戏的处理,使得《杀破狼·贪狼》在武打动作之外,细腻的情感与无处不在的宿命感更为动人。在紧张的查案过程中,李忠志与李咏芝父女二人的情感线也随之层层递进。由一开始的生活矛盾、到女儿失踪后父亲下跪求记者、铁锤砸警察,再到父亲趴在市长身上久久地听着女儿心脏的跳动声,贯穿全片的父女情时而细腻柔和、时而决绝浓烈、时而奇异揪心。暴力与情感,无一不给予观众巨大的心理冲击与内心震动,令人久久回味这黑色的影片气质。(编剧:刘旭峰)
2014年
导赏:青春题材电影在当今电影市场的多元化浪潮中与观众有着独特的情感共鸣与时代烙印,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由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影片。《匆匆那年》也是一部改编自同名热门小说的青春电影,电影回忆性的画风是对一代人青春岁月的深情致敬,也是对时代背景下个体情感成长与社会变迁的深刻剖析。影片构建了一幅跨越十年、横跨多个重要历史节点的青春画卷,展现了80后一代人的情感历程与生活轨迹。影片以方茴与陈寻的爱情故事为核心,但不局限于单一的爱情线索,而是通过痴男怨女群像的塑造,多维度地展现了青春期的情感纠葛与成长阵痛。方茴的纯真与坚韧、陈寻的勇敢与迷茫、乔燃的默默守候、赵烨与林嘉茉的错位情缘,以及林嘉茉对苏凯的单恋未果,这些人物的情感纠葛,如同青春的缩影,让观众在感同身受中体验到成长的酸甜苦辣。导演通过特写镜头的巧妙运用,精准捕捉了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与心理波动,使得每个角色都鲜活而立体,让观众在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冲击下,深刻体会到青春期的复杂情感与成长的无奈。由于影片的时间跨度较大,因此也记录着那一时代变迁的过程。从90年代末的北京胡同,到新世纪初的繁华都市,影片通过时间线的巧妙串联,将几个历史节点融入其中,构建了一个真实的时代背景。《匆匆那年》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双重时空的叙事手法,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替呈现,使得故事更加层次分明、情感更加饱满。通过不同时期的色调对比,影片营造出一种怀旧与现实的交织感,让观众在视觉的转换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淀。(编辑:婧怡)
2012年
导赏:《寒战》于2012年上映后便引发了广泛讨论和深刻反响,一些观众评价这是一部继《无间道》后最好的香港警匪片,由导演梁乐民、陆剑青联合编导,并汇集了郭富城、梁家辉、刘德华、林家栋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将政治权谋、人性抉择和复杂情感交织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将观众带入了“最安全城市”内部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界。从一起看似普通的劫持案开始,随着调查的深入,逐渐揭露出警队内部的权力斗争和腐败现象。每一个转折都充满了悬念,同时能看到令人兴奋的飞车追逐、爆炸和枪战,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不断猜测和推理。此外,影片还巧妙地运用了闪回和伏笔等手法,将过去与现在、真相与谎言交织在一起,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扑朔迷离。调虎离山,趁火打劫,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充满“孙子兵法”的意味,甚至在影片最后献上了一出精彩的空城计。郭富城和梁家辉两位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为影片注入了强大的演技保障。郭富城饰演的警务处副处长刘杰辉,冷静、果断,充满了正义感,他的表演既展现了角色的威严与坚定,又不失人性化的温情。而梁家辉则饰演了另一位警务处副处长李文彬,他的角色更加复杂多变,既有对权力的渴望,又有对人情的牵挂。两位演员在影片中的对手戏堪称经典,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官场的复杂与矛盾。《寒战》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警匪片的题材范围,让观众可以深刻地思考法治、权力、正义和人性等永恒主题。(编辑:路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