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郝钢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23年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
录音
/
导演:
王子川
/
主演:
岳昊
/
马千壹
/
徐艺瑄
/
方东海
/
王浩宇
/
张航诚
/
王珞丹
/
金世佳
/
张本煜
/
李勤勤
/
预告播放
导赏:
《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是一部深刻探讨儿童心理与成长的电影,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孩子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挣扎和成长。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它更是一部关于成长、教育和想象力的深刻反思。影片的叙事手法独特,采用了高浓度的写实镜语与断片式的意识流叙事,展现了一个孩子在一天之内所经历的奇妙旅程。以三年级小学生朱同的视角展开,通过奇幻与现实相交织的表现手法,将他在校园生活的一天,以种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与鲜活可爱的童趣方式展现得淋漓尽致,引领观众在减压治愈中重返童真时代,并在捧腹大笑后感悟,原来朱同就是那个小时候懵懂可爱的自己,拥有最简单的快乐和难能可贵的“超能力”。无论是说不见就不见的家长签名试卷,还是跟老师大战三百回合的“外星人”,或是在众人面前消失的“隐身术”……这些“超能力”,不仅代表惊人的想象力,更代表未被规训的鲜活生命力。而这种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也使得影片在探讨儿童心理和成长问题时更加深刻和立体。影片通过群体压力和学校教育对天性的隐形压抑,展现了一个充满童趣却也灌注悲凉的世界。《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片,它有着沉重的、悲伤的、讽刺的现实底蕴,只不过这些现实内容被内化成了一种艺术性的喜剧表达。朱同的烦恼又何尝不是许多成年人从小到大的心结,试图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或者说,朱同不只是一个普通的三年级差生,他的三年级实际上映照了许多普通人的半生。《朱同在三年级丢失了超能力》在稀缺题材中灌注诚意和热情,将人们逐渐忘却的那些奇思妙想带回眼前,真诚地走进孩子的视角,再现了一个被想象力加持过,却依然不完美的世界。在幻想与现实的交织之间,影片带来了治愈和抚慰。(编辑:赵敏)
沉默笔录
音效
/
导演:
郝飞环
/
主演:
章宇
/
马吟吟
/
孙敏
/
楚布花羯
/
谭天
/
钟波
/
董凡
/
预告播放
导赏:
《沉默笔录》是由2023年由王红卫监制、郝飞环执导的电影。本片是郝飞环筹划多年的呕心沥血之作,与团队倾注了大量心血,力求还原时代原貌。本片一经上映,便以独特的影像风格、细腻的情感处理与深刻的主题探讨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深巷古镇的自然环境为影片奠定了压抑、阴郁的情感基调,方言带来浓厚的地方风味,二者作用之下增强了影片的在地性和民俗特色。暗蓝与昏黄等画面主色调烘托了灰暗、冷淡和迷蒙的氛围,唢呐等民族乐器的配乐带来悲壮凄凉之意,密集的鼓点配合曲折的故事走向亦增添了惊悚之感,隐喻镜头的快速剪辑扣人心弦,手持镜头的晃动令人不安,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充满未知的离奇世界。影片亦充溢着梦境般的诗意抒情段落,迷离而飘逸。父亲坠落死亡的画面多次闪回,漫天飞舞的纸钱与朦胧的雾气之下,李立忠焦躁不安地茫然寻找,暗示着他彷徨不安的精神状态和濒临崩溃的内心困局;生死两隔的父子二人两次再度并肩而谈,真相亦无处可寻,憎恨亦难以泯灭;得知父亲之死原来是恶霸的“罪有应得”后,李立忠目中带泪,对镜头直击人心的凝视所带来的间离效果令人印象深刻。李立忠作为片中的灵魂人物,章宇的表演为其角色塑造增色不少。父子之间疏离且带有敌意的关系与他不顾一切也要追寻父亲的死因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某种戏剧张力,小镇的联防队长夹在在平民与警察之间不上不下的尴尬身份亦承前启后,暗示了亲情的骗局。章宇以较少的台词、丰富的眼神、语气、姿态表达情感变化,细腻而富有层次,令观众感同身受李立忠的无奈与悲哀。《沉默笔录》节奏张弛有度,以联防队长李立忠的视角再现了九十年代末的小镇社会与青年的内心之困、信仰偏差之苦,讨论了巧合与报应、复杂的人情关系与命运无常等命题。(编辑:刘若能)
2022年
追月
音效
/
导演:
乔梁
/
主演:
何赛飞
/
袁文康
/
娄宇健
/
涂凌
/
闾汉彪
/
许歌
/
预告播放
导赏:
电影《追月》对“母亲”这一角色的多维面貌及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重新审视,深刻探讨了人性善恶、原生家庭羁绊与女性主义的觉醒。电影打破了传统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塑造了戚老师这样一个非传统意义上的“母亲”形象。她不畏世俗眼光,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这条路充满了荆棘与孤独。何赛飞饰演的戚老师,一个将艺术追求置于母职之上的女性形象,她的选择于家庭而言无疑是冷酷的,但于越剧演员的个人价值而言是对梦想不懈追求的体现。她的“到更大的舞台上去”的信念,既是对个人梦想的执着,也是对女性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这种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却也展现了女性不屈不挠的韧性。影片通过戚老师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在善与恶的灰色地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的决定,既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其原生家庭环境熏陶下的产物。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爱与伤害的双重性。戚老师虽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内心的孤独与对家庭的愧疚感始终如影随形。这不禁让人思考,家庭与事业之间的平衡,是否真的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影片鼓励观众正视并接受家庭关系的复杂性,理解每个家庭成员在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与牺牲。影片中的“戏中戏”结构,更是为影片增添了浓厚的艺术韵味和深刻的隐喻意味。舞台上的越剧片段,不仅是对家庭过往的回顾与再现,更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夏生与庄凌凌在戏中的情感纠葛,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巧妙的互文关系。在婉转悠扬的唱腔中,我们仿佛能听见人物内心深处的呼唤与挣扎,感受到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编辑:婧怡)
2021年
二哥来了怎么办
音效
/
导演:
郑芬芬
/
主演:
胡先煦
/
邓恩熙
/
郑伟
/
代乐乐
/
陈希圣
/
周奇
/
哈妮克孜
/
高曙光
/
播放正片
剧情:
自火车站告别后,兄妹俩人一别两年。高三毕业后,时秒收到了伦敦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放不下哥哥的时秒,决定去爸爸老家青岛看望哥哥。原本满心欢喜和期待的旅程,却因哥哥女朋友的出现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故事。
2019年
第十一回
音效
/
导演:
陈建斌
/
主演:
陈建斌
/
周迅
/
大鹏
/
窦靖童
/
春夏
/
刘金山
/
于谦
/
贾冰
/
宋佳
/
黄建新
/
播放正片
导赏:
陈建斌自编自导的《第十一回》并非一部简单的喜剧之作,承袭了前作《一个勺子》的深刻与多元,巧妙融合了悬疑的紧张、黑色的幽默、爱情的细腻以及寓言的深邃,构成了一部极具先锋探索精神和实验色彩的现实主义力作。主角马福礼与金财铃的人生轨迹,既独特又普遍,他们的日常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深藏着惊心动魄的非凡故事。陈建斌导演巧妙地避开了直接揭露“拖拉机杀人案”真相的传统路径,转而采用一种更为高级的艺术手法:通过马福礼个人回忆的交织、梦境的奇幻展现、旧案宗的重新解读、胡昆汀导演基于“合理想象”的改编、舞台上演员们的戏剧化演绎,以及贾梅怡运用代入法进行的心理剖析与实地调查,层层剥离表面的迷雾,不断推翻既有的假设,最终构建出一个虽未经证实却极具说服力的故事框架。电影将叙事空间开放给观众,鼓励每一位观影者主动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去体会那份现实与虚幻交织的复杂美感,感叹于生活的诡谲多变与超乎想象的荒诞。在这样的互动中,不仅展现了比任何剧本都更为超现实的人生百态,也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多面与复杂,以及许多事情真相的不可知性。电影中大鹏饰演的舞台剧导演歪打正着表述出的:舞台只是在还原生活中可能发生过的一种状态,但是生活同时,可能也在每个人心中有着另一重真相!但是最终,真相如何,对于被内卷大潮淹没的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意相信哪一种?你愿意陪着谁一起走下去!又如电影的亮点台词“信念,信念”依次从马福礼、胡昆汀、贾梅怡口中说出,情绪也随之一步步铺垫起来,最后利用金财铃之口总结出充分的肯定,周迅精湛地演绎出台词:“好,信念”,她眼神中的希望与面上淡淡的微笑仿若黎明曙光直击人心。正如我们的人生轨迹错综复杂,各种人物与事件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即便我们试图置身事外,它们却仿佛有着自己的意志,顽固地缠绕着我们,不由分说地将我们卷入一个又一个漩涡之中,无尽地周旋与挣扎,当最终有朝一日能够从这片混沌与困境中奋力挣脱,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回望这一切时,那份对生命、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或许正是陈建斌导演通过《第十一回》这部电影所渴望传达的核心。(编辑:明慧)
平原上的夏洛克
音效
/
导演:
徐磊
/
主演:
徐朝英
/
张占义
/
宿树合
/
预告播放
导赏:
《平原上的夏洛克》是一部由徐磊执导,融合了悬疑、喜剧、现实主义等多重元素的电影。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当代农村的真实面貌和农民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深刻地触及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影片通过悬疑叙事观照现实,喜剧叙事塑造人物,意象叙事深化主题,其间穿插讽刺、隐喻、留白、对比等多种叙事手法,呈现出一种富于层次感的叙事策略。本片作为一部农村题材的佳作,导演在其中刻画了一个淳朴、仁义、照顾朋友,甚至有些侠义精神的农民角色,他像是一个纯净过后的乡土社会符号,在孤独的平原上,闪烁着自己慈悲的光芒。影片借助这位农民进城时目睹的景象,以及他在与城里人打交道时发生的荒腔走板,表现出留守农民在城乡巨变中的身心矛盾。《平原上的夏洛克》的乡土叙事立场非常彻底,从农村取景、全素人演员、农民故事的坚决,到开场几位主演的对话,都迅速勾勒了华北平原的真实与残酷。影片中的乡村不再是简单的背景,而是故事的主体,展现了农村普通人视角下的现实生活。影片中的乡村侦探去往城市的过程中,经历了城市的法制与规则乃至权力对其的约束,展现了城市空间中的权力关系。《平原上的夏洛克》被定义为荒诞喜剧,但导演透露,自己本来并不想做成喜剧,就是演员怎么说话(电影采用非职业演员,他们本就是农民),他怎么拍。其实,真正造成喜感的不是刻意而成的戏剧冲突,而是农村人经过剪辑、夸张化的语言本身。电影采用河北方言,演员们又深谙河北农村的土话、段子,所以他们说起话来具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喜感。此外,屋顶上金鱼游动的画面为片中荒诞的生活增添了些许诗意。《平原上的夏洛克》的成功在于它构建了观众在人生经验、社会问题、情感体验上的共同体,通过共鸣轴的在场性,让这部电影被中国观众广泛接受。它逾越了地域形式本身的“土味”局限,以本土化的共鸣轴来构建观众经验与情感的共同体——真正的侠客义气并不体现为对物质、金钱的漠然甚至拱手相让,而在一种正义的追寻和人性情谊的体察。导演以戏谑的目光揭去了华北平原上平凡农民庸庸碌碌生活的表层,代表广大的“寻根子女”为乡野间父辈的情谊抒写了一首真挚的情诗。(编辑:赵敏)
2014年
一个勺子
录音
/
导演:
陈建斌
/
主演:
陈建斌
/
蒋勤勤
/
金世佳
/
王学兵
/
王旭峰
/
苏尔东
/
王澜
/
曾子轩
/
苏小刚
/
预告播放
导赏:
在纷繁复杂的电影世界里,《一个勺子》用西北小镇的平凡故事,以其独特的视角、质朴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构建了一个既荒诞又真实的社会镜像。影片根据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是著名演员陈建斌自编自导处女作。影片的故事情节充满了荒诞色彩,傻子的出现、被“家人”领走、再到多次被冒领,这一系列事件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那些自称傻子家人的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将勺子当作赚钱的工具,表现了金钱社会的冷漠与无情。在面对现实的冷漠、众人的嘲讽与排挤后,拉条子(陈建斌饰)的行为变化和心理状态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与无奈。他的善良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一味想要顾全自己的“好人”形象反而被当场了“坏人”。他感到自己无法理解也无力改变社会现状,这种愤怒和委屈迫使他寻找一种发泄方式,于是暴打傻子和捶打媳妇成了他宣泄情绪的途径,而这只能更加反衬他的无能。电影用冷静客观的旁观视角,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一个比较简单的故事过渡到对角色本身。而结尾拉条子视点的主观镜头,更是将观众代入到一个人与世界不再统一的困境之中。《一个勺子》也让观众惊喜地看到了大量质朴又古典的构图手段,大部分镜头都喜欢用窗棂、桥洞、炕和烟囱等规则图形作为依托,采取静态的对称模式。据导演阐释,“取静态图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农村的生活状态就是那样的,完整的、缓慢的,基本是静止不动的。”这种对称的构图方式所表达的其实是中国乡村凝重而迟滞的原生态。然而当陈建斌饰演的拉条子进城的时候,静默的画面就会伴随着流行金曲的旋律晃动起来,就如城镇化本身就是一个漂移动荡的词汇,在这种动荡的背后,很多传统的社会价值标准也在摇晃中发生变化。拉条子真的是傻子吗?他只不过是遵从传统道德标准,老实善良,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想亏欠别人。“善”和“傻”这两个原本不该是矛盾体的人物特质,最终的落点还是在良知和欲望两者之间的人性辩题。(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