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博之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程耳导演的电影《无名》是一部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复杂局势的杰作。影片通过再现真实的历史图景,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对势力内部潜伏斗争的英雄事迹。故事以延安、重庆、南京、日本等多个势力的斗争为主线,以一系列具体的小事件为载体,折射出大时代的变革和动荡。并巧妙地结合史实,展现了日军空袭广州、上海沦陷、汪精卫病亡等重要历史事件,并将它们作为时间节点嵌入故事中。电影通过细节和人物间的对话,将表面上看似零散的事件串联在一起,揭示出更为深刻的历史全貌。《无名》在叙事风格和人物塑造上展现出鲜明的作者性,拓宽了谍战片的创作视界,同时在主流话语的影像表达形式上进行了突破和探索。该片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打破时间线索,将历史的不同段落重新组接,增加了叙事的复杂性和悬疑感。导演运用碎片化的事件和重组的时间顺序,让观众在试图拼凑故事线索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电影的情境和时代背景中。例如,影片中何主任与叛徒张先生会面的段落,通过细腻的问话和紧张的对话,将特工之间的角斗呈现得淋漓尽致。而通过对影片中人物“无名”的设定,更增强了故事的普遍性和代入感,使得观众能够更为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在面对重大历史转折时的选择和牺牲。另一个显著的创新在于影片对人物的塑造上。与片名《无名》相呼应,剧中人物大多没有具体的姓名,代之以“姓氏+先生/小姐”或“姓氏+职务名”的模糊称谓,这种设计并非简单的匿名,而是一种充满深意的艺术选择,它不仅为电影营造了一种神秘和悬疑的氛围,而且在深层次上反映了电影要传达的主题——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中,每个人即便是“无名”的,也可以是重要的,每个个体的选择和行动都在塑造历史的进程。这种“无名”的表达方式,实际上强化了电影对于普通人在大历史事件中所发挥作用的认可和赞扬,彰显了“虽无名,亦英雄”的主题。此外,通过对“无名”人物的塑造,电影还呼应了那个时代的所特有的政治谨慎和密谋的氛围,无名,则是每个人为了生存和抗争所必须采取的策略。这种无名性同时折射出了历史的残酷与不确定性,暗示每个人都可能是改变历史进程的关键。总体来看,非线性叙事和模糊人物称谓的运用,使《无名》成功营造出一幅动荡的时代画卷。这种手法不仅提高了影片对历史的还原度,同时也呼应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各方势力的角斗和我党工作人员的英勇斗争,构成了影片的核心主题,通过鲜明的叙事手法和细腻的情节构建,程耳导演成功再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编辑:王斯笳)
2021年
导赏:《铁道英雄》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道游击队”为蓝本,聚焦于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等核心队员的真实事迹,讲述临城枣庄英勇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电影中出现的临枣铁路是津浦铁路的一部分,是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更是战略意义重大的军事要地。回溯至晚清,李鸿章等洋务派先驱的远见卓识,推动了这条横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建设,其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向现代化迈进的渴望与努力。然而,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这条铁路却成为了侵略者掠夺资源、运输军需的便利通道,也成为了中国军民誓死捍卫的阵地。《铁道英雄》在类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作为战斗题材主旋律电影也融入了谍战片的元素与唯美的画面风格。《铁道英雄》在人物塑造上摒弃了传统战争片中“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转而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展现他们在战争中的普通与英勇,他们也是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的缩影。张涵予饰演的老队长老洪,以其一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带领队员们与敌人殊死搏斗,展现了“硬汉”的坚韧与不屈。而范伟饰演的“笑面卧底”,则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将一个表面稳重老实、实则内心深沉的情报员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他面对敌人的狡猾与残忍,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智,即便是在生死关头也毫不退缩,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英勇与无畏。此外,魏晨、俞灏明等青年演员的加盟,为影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影片最终回归到了对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深刻探讨与颂扬。在战争年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保卫家园的战士,无论他们身处何方、身份如何,都肩负着共御外敌、护卫河山的神圣使命。(编辑: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