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梦

Meng Xia

有片源
2025年
导赏:贾冰首次执导的电影《假爸爸》,这不仅是他从喜剧演员到导演的跨界尝试,更是一部融合荒诞幽默与家庭温情的作品。影片通过“假爸爸”这一核心设定,探讨了父子关系、身份认同与追梦勇气等深刻主题,展现了贾冰作为导演的艺术野心与叙事技巧。作为导演第一部长片电影作品,《假爸爸》承载了贾冰对艺术的全面探索。他身兼导演、主演甚至剧组“厨师”三重身份,这种多重角色的切换既体现了他对创作的投入,也暗示了影片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尝试。从《欢乐喜剧人》舞台到电影导演的转型,贾冰试图通过这部作品突破传统喜剧的框架,将个人表演风格融入电影语言。例如,片中主角假装“成功人士”的荒诞情节,既延续了他擅长的夸张肢体幽默,又通过细腻的情感转折赋予角色立体性。影片采用“误会—冲突—和解”的经典叙事框架,但通过两条情感线的交织实现了创新。一条是杨浩良(贾冰 饰)与儿子杨十月(尹正 饰)因梦想压制产生的代际矛盾;另一条是王春生(贾冰 分饰)假扮父亲以解决现实困境的荒诞设定。两条线索在“真假父亲”的错位中碰撞,既制造了密集的笑点,也通过角色互动逐步揭示传统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影片的核心命题直指东亚家庭中常见的“父权压制”现象。杨浩良以“为你好”之名扼杀儿子的音乐梦想,而王春生的“假父爱”反而成为打破隔阂的钥匙。这种身份倒置的设定,既是对传统父子关系的戏谑解构,也通过角色蜕变传递出家庭关系的本质——爱需以理解与尊重为前提。尽管影片在主题表达上获得“用幽默触碰亲情底线”的赞誉,但也有观众认为部分情节存在“小品味过浓”的争议,如过度依赖身份错位制造笑料,可能削弱了情感深度。但不可否认的是,贾冰通过这部作品实现了从段子式喜剧到结构性叙事的跨越。其将东北地域幽默与普世家庭议题结合的手法,为国产喜剧电影提供了新范式。(编辑:婧怡)
2024年
2023年
2021年
导赏:《1921》聚焦革命时代的热血群像,叙事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展开,集中截取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详细史实,采取生活化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影片细致描写了参加一大13位代表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他们平凡的一面,使得抽象的伟大建党精神具象化,让观影者在沉浸式观影过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广泛认知、深刻体验和价值认同。《1921》是对建党题材电影的一次新探索与新升级,剧本、剪辑、摄影、美术、声效等各部门创作独具匠心,展露出新主流电影的新风貌。在叙事中,三条线索徐徐展开,一条是李达、王会悟具体组织一大会议;二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三是日本政府派遣特务跟踪在上海的日本左翼激进分子。三条线索分别建构了三个悬念:一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马林能否顺利参加一大会议?日本人会否破坏一大会议?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悬念感也随之层层递进。谍战、动作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的整合使用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加快了叙事节奏,共产党人面对从警察到特务,从青帮到巡捕结成的反动势力同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诠释了“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的铿锵誓言。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黄建新监制和导演的影片尤其是节庆献礼片,不仅能够赋予自己或其他导演以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且能够在项目运作中较好地整合必要的政治智慧、商业智慧和艺术智慧,填平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并且很难消弭的落差,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部影片在叙事等表述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