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董照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19年
周恩来回延安
演员(饰 郝全有)
/
导演:
吴卫东
/
刘劲
/
主演:
刘劲
/
唐国强
/
卢奇
/
黄薇
/
董照
/
刘小蕙
/
冯可
/
杜晓帆
/
刘云龙
/
王留胜
/
预告播放
导赏: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以饱含深情的镜头回顾了周总理在1973年抱病回访延安的真实故事。它立足于真实的周恩来形象,经过电影艺术的再加工,重新唤起了人们心目中那个可敬、可亲、可爱的周恩来形象。尽管影片的艺术再现不能说尽善尽美,可是,在对总体历史氛围的把握和对周恩来人格形象的塑造方面,影片都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其他主旋律电影的宏大叙事,此次《周恩来回延安》影片的故事背景仅以周恩来总理回延安的历史事件展开叙事,短短二十几个小时的停留,通过倒叙、插叙等影像叙事手法,让故事情节更具有人情味、更加真实。二十几个小时的时空在这部戏中被延伸,既是观影时的亮点与叙事特色,同时充分表达了周总理每分每秒时间运用的珍贵,更是贴合了周总理心系百姓的大公无私精神。影片通过周恩来视察延安的时间顺序交代铺垫了整个剧情的始末,同时又有许多影像技巧的添加来丰富时间线,例如周总理再回到延安后,每一次看到熟悉场景时的回忆影像,就是利用倒叙的手法,让时间线逆流,让观众同周总理一起回想中国革命在13年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经历,这种叙事手法拓展了顺序时间线上故事的不足,同时延伸了空间叙事上由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思考,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叙事,都让延安短短的二十几个小时得到了扩充,让故事更加饱满,剧情容量充实,同时对人物的家国情怀有了更加详细的描述。该片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部生动展现周恩来伟大革命精神、高尚人格风范和真挚人民情怀的优秀作品。影片以影像化、诗意化的镜头语言,诠释了周恩来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无疑具有高悬天际、催人奋进的鲜明价值导向。该片蕴含厚重的现实意义,充盈感人的艺术魅力。影片中许多情节催人泪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编辑:大陆)
2015年
你是我的风景
演员
/
导演:
张蠡
/
主演:
郭亚菲
/
穆怀虎
/
董照
/
彭艺博
/
类型:
剧情
/
剧情:
本片讲述了苏绘古纺传人秦珍英寡居十年,生活平淡,直到苏志雄出现才发生了改变,他们一起织锦、采风,然而,看似美好的生活背后老苏却与病魔抗争着。直到离世后,秦才在手机里发现短信“你是我的风景”,她陷入了追忆 ……
2009年
走着瞧
演员(饰 饰演七叔)
/
导演:
李大为
/
主演:
文章
/
岳红
/
黄磊
/
白静
/
刘策
/
董照
/
李德光
/
王雪峰
/
陈树春
/
马凤娟
/
类型:
爱情
/
剧情
/
导赏:
该片以其独树一帜的剧情设置和深邃的主题内涵,如同一股清流,引人深思。这部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佳作,巧妙地将插队知青马杰与两头驴——黑六、黑七之间的疯狂复仇故事编织成一幅既荒诞又真实的画卷,让观众在嬉笑怒骂间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与挣扎。影片的叙事如同一曲双簧,导演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精湛的技艺,将人反抗体制与驴反抗人的两条线索交织得丝丝入扣。马杰,这位怀揣理想却被现实重压的知识青年,成为了影片的灵魂人物。他一面试图挣脱体制的枷锁,追寻个人价值的微光;另一面,在与驴的斗争中,他又不禁迷失,展现出人性深处的脆弱与无奈。黑六与黑七,这两头被赋予了人性的驴子,不仅是马杰斗争的对象,更是影片对生命尊严与自然生态深刻反思的载体。在符号学中,索绪尔将符号一剖为二:“能指”和“所指”。在符号学的镜头下,充满了丰富的能指与所指。倔强的黑七、纯朴的彩凤以及形形色色的村民,他们不仅是影片中的角色,更是特定时代与社会体制的隐喻。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高北村,一个被集体主义阴影笼罩的北方山村,禁锢着无数像马杰这样渴望飞翔的灵魂。马杰与驴的斗争,实则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激烈碰撞的缩影,是青春理想与现实重压下的无奈悲歌。通过幽默而荒诞的手法,揭示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挣扎,让人在笑声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苦涩。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更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观影体验中,不自觉地陷入对生命、对人性、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其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特殊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与内心世界。(编辑:张昕一)
1996年
长征
演员(饰 程子华)
/
导演:
翟俊杰
/
主演:
唐国强
/
李琳
/
马晓伟
/
刘劲
/
王伍福
/
马铭
/
杜江宁
/
梅里尼克·谢尔盖
/
周安东
/
车晓彤
/
播放正片
导赏: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全景式表现长征全过程的影片,长征中的所有重要事件、重要战役都一一表现。例如湘江之战,在以往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很少被表现,该片开篇就是湘江之战的惨烈场面,把红军面临的严峻形势呈现出来。该片也直面了中共党内的分歧和斗争,令人信服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通过血的教训认识到毛泽东的作用并将红军的领导权交还他,而后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的过程,难能可贵。影片在影像处理上也非常出色。激烈的战斗、行军场景,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史诗性的格局,扣人心弦的故事,深深打动观众。影片中,宏大壮阔的战争场面与温婉细腻的人物情感相穿插,伟大领袖领导艺术的卓尔不凡与无数普通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相辉映,刚中带柔、苦中掺喜。该片没有一味向观众兜售战争的苦难与悲壮,而是用大篇幅诠释每一个角色作为普通人在特殊时期以怎样最真实、最寻常的方式活着。影片对平凡人日常表现的刻画,让观众一改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铁血生硬甚至教条刻板的冷印象,即使是孩童去观看,也不会有抵触感和排斥感。这正是影片最难能可贵之处。铁血男儿、温情女性,革命领袖、普通战士,都是《长征》的主角。电影没有刻意突出领袖的重要地位,更没有分外强调英雄主义,而把大量的镜头放在长征中的普通红军战士身上,让观众深深体会到,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伟人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无数红军战士的忘我牺牲和不懈坚持。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我要求的是史与诗的结合。影片中的“史”是为了全景式地表现长征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类壮举,因为我想以后象这样大规模拍长征的机会不会多了,既然我有这个机会,就有责任表现出长征的真实情况,特别是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而“诗”,则是将历史升华,带有浓重的抒情色彩。或者说,史与诗是一种实与虚,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形成别样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