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
姬鹏
Peng Ji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22年
云霄之上
美术
/
导演:
刘智海
/
主演:
陈伟鑫
/
聂劲权
/
应林坚
/
吴嘉辉
/
陈雨泽
/
播放正片
导赏:
《云霄之上》打破了国产主旋律战争题材影片创作的模式,导演刘智海在低成本条件下开拓出的“中国诗性电影”表达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影片讲述了1935年来自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的战士,在被打散掉队后组成游击队,决定执行上级命令,在有限的时间内,炸毁敌人弹药库以挽救另外350名战友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每名战士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克服了恶劣生存环境带来的困难,排解了心中对亲情的牵绊,通过自己的牺牲推动了任务的完成。与很多国产战争片不同的是,《云霄之上》是从一群普通战士的视角呈现出战争的残酷。虽然是一部群像戏,但其中的小哨子、沈队、毛肚子、丁松柏、沈大雷等人还是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尽管每个角色的背景都没有完整交代过,观众依旧可以从对话中捕捉到角色的家庭关系,多个角色都设置了亲情作为抉择的动力,山洞避敌、祠堂睡觉,又增添了些许生活气息。 由事件推动角色前进,让人物的每一次选择都显得得体,是这部电影中角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根本原因。正如同编剧周佳鹂所言,战争不仅只有宏大的叙事和明确的战略,大量平凡的战士生活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主旋律战争片的创作角度来看,《云霄之上》证明了红色题材电影的高口碑并非是和高投入相挂钩,对历史有敬畏之心、拥有探索精神才是成功的关键。2021年,影片在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收获了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奖三项重量级奖项,成为当届北影节最大赢家,足以证明这部极具探索精神的诗电影的成功。
1994年
十字架下的魔影
副导演/助理导演
/
导演:
王学新
/
主演:
吕晓禾
/
张继波
/
肖扬
/
尹翠兰
/
崔岱
/
邢济舟
/
张媛
/
刘永骥
/
朱剑
/
费通海
/
播放正片
导赏:
《十字架下的魔影》是一部具有丰富视觉元素和曲折情节性的悬疑惊险电影,由潇湘电影制片厂于1994年出品。故事背景设定在1949年渡江战役前的江城解放区,地点是仁爱医院和其毗邻的基督教堂。国民党特务在其头目“黑月一号”的组织策划下实施着代号为“午夜幽灵”的秘密杀人计划,妄图摧毁我新生政权。智勇双全的侦查队长龙一雄面对复杂的案情和扑朔迷离的线索,展现出了出色的推理能力和勇气魄力,冷静分析,去伪存真,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坚定,最终一举擒获潜伏的“黑月一号”及其党羽,粉碎了敌人凶险阴谋。本片的导演王学新在当时是与潇湘电影制片厂周康渝、上影厂沈耀庭、北影厂李文化合称大陆四大赚钱导演。他能够很好地驾驭悬疑、恐怖以及主旋律元素,在多种电影类型中自由驰骋,形成一种独特的影像风格。本片在故事设定、艺术风格和创作意趣上可能受到1990年著名惊悚片《圣·保罗医院之谜》的影响,通过医院、教堂、停尸间等场景的设置,以及接连不断的凶杀、盗尸等情节,营造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氛围,增强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编辑:路明慧)本片被公认为90年代最后一部经典反特片,在创作风格和故事立意上已经完全脱离了七八十年代的传统反特片,不仅包含反特谍战元素,更趋向于侦探推理电影,并融入了恐怖惊悚风格。影片中出现多重情节反转和人物身份反转,虽然在故事逻辑严谨性上略有遗憾,但却是为开创电影商业性和娱乐性的一次大胆尝试。
1993年
炮兵少校
副导演/助理导演
/
导演:
赵为恒
/
主演:
周里京
/
吕晓禾
/
高强
/
寇振海
/
韩月乔
/
李炎
/
陶玉玲
/
徐露
/
徐念福
/
周小斌
/
播放正片
导赏:
以当代英雄苏宁为原型摄制的影片《炮兵少校》是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昂奋之作。本片以真实细腻的艺术笔触和朴实无华的电影语言,描绘了楚宁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现代军人形象,将崇高的思想和理性的辨寄寓于浓烈的情感氛围之中,激越而又凝重,启人哲思。影片开场展现了在1969年春的一场局部反侵略战争中,楚宁所在炮兵连为了及时通过敌人的布雷区,许多战士情急之下冲进雷区,以血肉之躯滚雷的场景。这悲壮的一幕让楚宁痛定思痛:现代战争是高科技的较量,光凭勇敢与牺牲在一场现代战争中是难以获得胜利的。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楚宁专心致志研究军事科学,在炮校学习期间他先后发表了数十篇有见地的军事论文,并经过战例研讨与反复测算,提出将我军步兵冲击阵地前移的大胆建议,并在质疑中经受住了考验。在和平时期,军队和军人该如何彰显存在价值?环顾四周,许多从前的老战友纷纷转业,在物质主义时代大潮中成为“一架冷酷的赚钱机器”;而论职务,同军龄中属楚宁最低,“将军梦”可想而知难以实现。优渥的家庭条件本可为楚宁提供一条舒适的退路,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献身国防这条艰难的道路。怀着对“战争的不祥鸟喜欢在和平树上做巢”的深刻领悟,楚宁坚持军人职守,把实现国防现代化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他用警惕的目光审视世界格局,研究海湾战争等当代最新战例,努力提高部队的国防意识,并且参与创办少年军校,尽心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保卫者。他说,“有一种人叫不识时务,我就是这种人”,而这种“不识时务”的精神,才正是今天支撑我们军队、民族和国家的脊梁。(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