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无名·奔袭
叶俊策
人物资料
作品
2021年
无尽攀登
导演
/
导演:
叶俊策
/
主演:
夏伯渝
/
胡歌
/
预告播放
导赏:
《无尽攀登》讲述了中国攀登家夏伯渝历经43年5次挑战珠峰,最终成功登顶的感人故事。影片不仅揭示了主人公与珠穆朗玛峰之间的关系,在探讨人生意义的同时又不乏深切的人文关怀,除了对人生价值的探讨,也体现出人类社会环境中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动人情感。在叙事上,影片对时间与空间进行了新的诠释,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交织演绎。在空间上,从原生态的北京到巍峨的珠峰,从与家人团聚到登山队齐心协力,采用蒙太奇的手法交叉记叙,呈现出空间的交错,画内画外具有很强的冲突感,使得系列事件的发展从一般的平白直叙到戏剧性迭生。虽然在叙述上是重叠与交织的,但隐含其中的却是梦想与爱。影片将画外音解说、人物采访、见证人发言配合画面解说、现场即时拍摄等穿插起来的表现形式。电影在拍摄上大多数采用移动镜头,一定程度的晃动给观众带来真实感。让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攀登珠峰是十分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的,从侧面反映出他坚定的意志力以及对梦想的追求。电影通过夏伯渝对珠峰的不断挑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信念坚定、追求理想又充满人性光环的人物形象,传递了坚强面对挫折和人生的价值导向。当夏伯渝第四次登珠峰时,还差几十米即将登顶,面对突发的恶劣环境,在经历了多重思想矛盾后,夏伯渝为了十几岁的夏尔巴向导的性命选择尊重自然。自然生态空间的夏伯渝需要面对是自然的挑战,这也是他所追寻的比较纯粹的生命状态,不停地攀登和挑战。镜头将珠峰的险恶、严寒赤裸裸地展现出来。珠峰是美好的,但也总是暗藏玄机。夏伯渝关于登顶成功后“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珠峰接纳了我”的感慨等,同样是具有诗意,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影片通过串联北京与珠峰两地的时间线索,阐述了关于理想信念和家庭情感的价值内核。如果说珠峰是对梦想的不断挑战,那么北京则是与家庭产生的爱与关怀。影片通过访谈、对话等方式,真实的展现出他与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丰富了夏伯渝乐观、善良的人物形象。电影通过纪实性的视听语言风格诗意化地展现了理想与人的生活,将影片的主题升华:生命就是不断地攀登每一个阶段的高峰,是一场无尽的攀登之旅。(编辑:王晶)
2019年
流浪地球
编剧
/
导演:
郭帆
/
主演:
屈楚萧
/
吴京
/
李光洁
/
吴孟达
/
赵今麦
/
隋凯
/
屈菁菁
/
张亦驰
/
杨皓宇
/
阿尔卡基·沙罗格拉茨基
/
预告播放
导赏: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式的作品,凭一己之力开启了中国电影的“科幻元年”。中国的土地本身并不完全具备诞生“科幻”思维的条件,这一带有强烈殖民与反殖民的拓荒精神一直生长于西方的话语体系之中,并逐渐发展为电影工业实力的一种代名词。中国过往在科幻题材方面的尝试大多迎合、模仿西方审美,直到《流浪地球》出现,用中国的制作团队讲述了一个颇具中式美学、中华思想底蕴的故事,中国科幻电影才真正可以宣告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中国电影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一方面有资格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大问题,另一方面也尝试用自己的方案和经验来回应普遍性的问题。”影片在情节设置上充满了中国智慧。人类性命危在旦夕,“流浪地球”计划提出修建上万座发电站推动地球,既体现出中国作为大国对工业、技术的崇拜,同时也呼应了“愚公移山”所代表的强大精神意志传统。信任科技是人类自救的前提,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则是中国人坚定践行的美好品格。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浪漫主义精神,自古代而来,经历近代数次革命的淘洗,最终在新时代的电影中大放异彩。最终的胜利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狂欢,而是无数个体的共同努力,普通人的联合使影片实现了对集体主义的召唤。在特效技术上,《流浪地球》也艰难但精彩地攀登到了一定高度。导演郭帆曾有丰富的好莱坞交流经验,能够清晰定位国内技术与国外工业化水平的差异。制作团队大量启用中国人才,每一帧画面都精心制作,前后动用七千多人、画了两千多张概念图和五千多张分镜头,那些无法用现有技术完成的内容,全部仔细地依赖人工制作,最终将中国本土的科幻制作能力拉至国际标准。影片内外,这份宝贵的愚公移山精神也实现了对望。(编辑: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