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提·哈木

有片源
2024年
2019年
2018年
导赏:《远去的牧歌》通过纪录电影的方式,以春夏秋冬四季牧民们的转场为视角,真实还原了哈萨克牧民由“逐水草而居”走向定居兴牧的完整过程,展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哈萨克族群众生活变迁的生动画卷。作为新疆首部巨幕片,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航拍与长镜头展现哈萨克牧民质朴的人文特色和大美新疆景色也是一大亮点。巧妙的运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呈现孩子们质朴的面庞、碧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草原、策马奔腾的牧民,把新疆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富有诗情画意,颇具东方古典之美。同时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导演在人物生活细节刻画上精雕细琢,如小牛的出生过程,挤羊奶,放牧,修筑雀巢来塑造出胡玛尔、哈迪夏、博兰古丽、羊皮别克等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形象。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胡玛尔身上体现的最为显著,他一生奉献给草原,延续传承游牧民族的传统,从反抗收猎枪到放生跟随一生的马和鹰,预示着游牧时代的变迁,博兰古丽是游牧转场生活到定居的见证者和经历者,羊皮别克最早在游牧人民中找到了传统方式与新时代发展的联结。从他们生活的变革说反映出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指导下新疆少数民族生活日益美好和欣欣向荣的面貌。在情感的表达上,影片运用哲学化的表达,没有将传统与现代割裂,而是遵循矛盾对立统一的核心,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共通性达到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影片中还运用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来奠定影片的情感基调,无论是在游牧民族转场时万马奔腾,生机勃勃的宏大场面,还是博兰古丽婚礼时人们载歌载舞的喜悦,当民族音乐响起时,都能迅速使观众置身于实景之中,感受来自草原的辽阔和牧民们质朴的情感与共鸣。影片是深入民族历史文化,展现民族发展风采的成果展示,展既回望历史又面向未来、既观照现实又诗性书写的民族心灵史。它以高远的创作立意、独特的文化底蕴、深刻的美学追求、真诚的艺术态度,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在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上展现了新疆题材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重大题材电影的新可能、新空间、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