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纪原

有片源
2021年
2019年
剧情:清晨的肯尼亚,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东非这个人类的起源地,一个喜欢画画的12岁少女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现代化的火车在自己家乡飞驰而过,她想尽一切办法要搭上这列由蒙巴萨到内罗毕的火车,因为只有在那里,她才可以找到一位美术代课老师;   中午的中国新疆喀什,丝绸之路的重镇,一个爱好篮球的维吾尔族少年,每天都在迷宫般的古城里刻苦练球,面对这个天赋很好个子不高的少年,他的教练也时常迷茫,2017年CBA开幕赛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举行,点燃了师徒的梦想,如果能打赢选拔赛,就有可能去现场观战,有可能看见自己最崇拜的篮球巨人。   下午的西班牙昆卡,68岁的桑托斯是西班牙最后一位手工造纸的传承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诗人和画家客户也逐渐离去,在完成最后一片订单之后,老人贴上了停业的告示。他要出门远行,完成毕生的最大愿望,到中国这个纸的故乡去看一看。老人来到了中国安徽泾县,著名的宣纸产地。在这里,他了解了造纸的原料、学习造纸的技巧、感受了纸的传承。回到西班牙之后,这位年迈的老人重新打开了自己的店门,贴出了一张招收学徒的布告。   傍晚的智利ALMA,全世界最高的天文台,在这片5000米的高原,一座座射电望远镜组成了壮阔的景象,38岁的菲戈教授是一名天文学家,对于未知的渴望让他对星空探索痴迷如醉,在地球的另一端,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在中国贵州已经建成运行,去这个遥远的国度与中国的天文学家一起合作,也成为了菲戈教授的前行目标。   深夜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司机老吴已过中年,从广州开往各地的货运线,他走了不知道多少遍。从广州出发,途经贵州、西安、敦煌知道到霍尔果斯,这是一次漫长的旅程,也是从海上丝路到陆上丝路的旅程,这一次老吴带上自己唯一的宝贝—一架破旧的相机又出发了,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他的终点并没有终止在霍尔果斯,而是到了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
1990年
导赏:影片塑造了具有本真性的儿童形象,导演尹力从儿童视角看待发生在儿童周围的事物,体悟儿童的性格成长与心理状态。安建军作为片中的人物主角并不是果敢聪敏的一类人,相反性格怯懦、自卑、被女孩瞧不起,受人奚落,受人挤兑,然而又不失善良正直,影片使用大规模的篇幅展现了他受同学嘲笑、受父亲责骂,得不到他人认可的一面,又用篇幅描写了他慷慨大义的一面,将中奖券的钱全都捐给了亚运会。与之相反的刘庆来则性格潇洒活泼、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思维敏捷,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对于两个儿童形象性格的差异,导演并没有进行褒贬,而仅是呈现现实的横截面,展现儿童最初始、最纯真的状态。《我的九月》导演尹力摈弃了哲学性的思考,注入了自然的生活流程,使影片呈现出“有组织的无组织形态”,形成了真实自然,充满着生活情趣的影像风格。在视觉层面上,影片使用了大量的长镜头与运动镜头抓捕儿童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如影片开场第一个镜头呈现的是安建军与小伙伴一起回家、和妹妹玩耍的愉悦心情,镜头跟踪从全景摇到中景再摇到近景,靠纵深调度交代了人物关系。长镜头的运用能够更巧妙地反映出人物的位移、情绪的变化,使观众感受到人物、人物内心与人物生活环境之间的巧妙互动。在听觉层面上,影片使用了贴近生活充满真实感的音效,充分运用了环境声、背景声、画外音的远中近多层次的纵深配置。例如在四合院中关于海湾风去、传递圣火的新闻广播声的使用,表现了住在四合院的老百姓不仅关心邻里之间的事,也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画外音所起到的作用。声音的使用同样塑造了影片强烈的纪实风格,校园里的热烈喧嚣,四合院的嘈杂纷乱,亚运会期间北京上空热烈气氛均洋溢着生活化的气息。《我的九月》通过儿童形象的表达探究了人物性格背后的历史性,“安大傻子”的外号不仅代表安建军,也代表社会上任何一个自卑怯懦、不敢前进、压抑内心想法的人,安建军此刻成为了一个社会坐标,其性格上的弱点成为了参照,揭示了性格中悲剧性缘由的组成机制,从而分析性格悲剧的历史性。因此《我的九月》作为一部儿童片,不仅让孩子动心,也能让成人感到振奋。(编辑:张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