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经天

Ethan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电影《重生》作为马浴柯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在继承前作暴力美学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该片以毒品受害者家属视角出发,通过真实感沉浸感的拍摄手法,展现了普通小人物为爱复仇的不畏精神,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而立体,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破釜沉舟的勇气。在大胆刺激的镜头语言之外,影片通过多层次反转设计,更描绘着人性的复杂难辨。在善恶之间,有的人被欲望吞噬,有的人坚守心中那道光,在逆境中搏生,实现极限“反杀”,让观众看到了善良、正义与爱的力量。在电影中,一群毒品受害者的家属们联起手来,将计就计利用了安渡计划,成功铲除了海外贩毒集团——从联手组团实现逆风翻盘的群体反杀,再到全员团聚这一美好时刻的温暖动人,人物的宿命感变得更为强烈。欲望与人性交织,希望和温暖并存,在暴力美学的感官刺激之下,更有着直抵内心深处的柔软表达。影片将近年来流行的“剧本杀式电影”做到了极致,不止有全员“双面人”的身份反转,还堪称“细节控的狂欢”。观众也被一种“群体力量”深深感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个人复仇,而是受害者们的抱团取暖,是群体不屈的挣扎与反击。这场复仇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群体力量的凝聚,是普通人失去亲人后爆发出的绝境反击的力量。入局易,破局难,片中“酒中下药”“吹烟”等无数细节参照了现实生活中诱导他人吸毒的手段,让整个故事变得更为立体可信,同时也在提醒着观众“出门在外,小心为上,危险就在身边”,将毒品对人身心的侵害展露无遗,有着深刻的警示与教育意义,更蕴含着暖而有力的情感内核。特别是本片对于毒品“制、贩、销链条”的全面展示,让人明白“电影不仅是为了娱乐大众的,更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编辑:大陆)
2023年
导赏:《怒潮》是一部演员阵容强大的黑帮片,电影采用多线索复调叙事策略,将镜头聚焦于海外暗黑犯罪产业链,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逐步揭开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犯罪网络。黑警、黑帮、受害者家属等多股势力在利益与复仇的驱使下周旋对抗,使得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的走向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悬念。随着张家辉饰演的“哥哥”陈安的身世之谜及其背后的目的逐渐浮出水面,主要角色的动机也逐渐清晰。陈安的角色充满对生命挣扎与对家庭珍爱,他是一个背负家族恩怨、深陷道德困境的男人,他的故事线加深了影片的情感深度,也凸显出“爱与正义”这一核心主题。影片通过麦朗汶和马文康的视角,分别揭示了黑白两道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与黑暗势力的残忍。《怒潮》在动作场面的处理上同样值得称赞。影片中的追逐、枪战、肉搏等动作戏码,紧张刺激,充满了智慧与策略。打斗场面中,每一拳、每一脚都力求真实,拳拳到肉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紧张感。这些动作戏极大满足了观众对视觉刺激的需求,也是对角色性格与“复仇”故事线发展的有力支撑。影片在叙事的结尾,马浴柯导演并没有选择让深恶痛疾的人在完成“复仇”之后全身而退,而是为了救更多无辜人选择留下,展现正义的力量与希望。这一选择体现着角色内心的善良与正义,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复仇与救赎的深刻思考。自始至终,他们都不曾被黑暗势力吞没,仇恨和愤怒是他们去瓦解黑暗的源头,而保护无辜弱小,则是他们内心一直的坚持。(编辑:婧怡)
导赏:电影《周处除三害》在春节档后迅速出圈,陈桂林的小猪手表与歌曲《新造的人》作为大众心中的重要“符号”。不仅小猪手表在网络上热销,歌曲《新造的人》也在音乐平台上备受追捧,频繁成为网友们二创再生产的素材。影片《周处除三害》引用了《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中“周处除三害”的典故,巧妙结合了黑帮复仇与犯罪动作元素,以暴戾的手法展现了主角陈桂林逃避宿命的挣扎,描绘了一场疯狂杀戮与自我救赎的旅程。陈桂林,身为通缉犯榜上的第三名,面临生命的终结,决定模仿周处,除去前两名罪犯,寻求生命的新意义。影片的英文名更直接地揭示了其内核,愚痴无明的猪,嗔恚无忍的蛇,贪婪无度的鸽,与藏传佛教轮回图中的痴嗔贪三毒相呼应,这三毒亦是令人们不断生死轮回的根本原因。影片中,导演运用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信徒们的虔诚与血腥现实的冲突。当信徒们穿着洁白的净化服虔诚歌唱时,高处站立的尊者如同圣光下的恶魔。当陈桂林准备杀戮时,灵修唱诗班却在平静地诵唱赞歌。这引发观众思考:在极端的超现实中,人们是否能够识别到现实的可能性?影片中的尊者与信徒们,无论是庄严肃穆的大厅还是慈眉善目的外表,都不过是他们自我神化的手段。善行与恶行,本质上皆源自人对自身的不满足,因为理想的缺陷而日益膨胀的欲望,借由助人之由得到抒解。法国戏剧理论家安托南·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也在电影中得到了体现,他认为人们的灵魂需要阵痛,需要癫狂,而戏剧正是以其残酷性来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给人以痛感。他曾这样写道戏剧的意义:“它促使人看见真实的自我,它撕下面具,揭露谎言、懦弱、卑鄙、伪善,它打破危及敏锐感觉的、令人窒息的物质惰性。它使集体看到自身潜在的威力、暗藏的力量,从而激励集体去英勇而高傲地对待命运。”影片对洗脑组织与诈骗行径的刻画,传递了正向的教育警示意义。特别是陈桂林揭露“尊者”真面目后,仍有信徒坚守,揭示了洗脑组织的恐怖本质。(编辑:王斯笳)
2022年
飞虎群英
飞虎群英

演员/

导演:吴宇森/
类型:动作/剧情/
2019年
导赏:《神探蒲松龄》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的一次东方幻境版的现代演绎。与历届“倩女幽魂”系列电影不同,《神探蒲松龄》重构了蒲松龄这一经典文学形象,将他从传统的书生、史志编撰者转变为一位集智慧与幽默于一身的“捉妖师”。影片通过蒲松龄与其“笨徒弟”及各路小妖组成的侦探团,构建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而又贴近人性的世界观,展现了正义与邪恶、智慧与愚钝、爱与牺牲之间的复杂交织。影片中,聂小倩与宁采臣的关系被赋予了全新的维度。故事采用插叙手法,逐步揭开聂小倩与宁采臣之间恋爱的始末缘由。红裙明媚的聂小倩与书生意气的宁采臣,不再是简单的救赎与被救赎的关系,而是两个灵魂深处的相互吸引与彼此成就。面对抉择,燕赤霞甘愿牺牲自我,欲以妖丹换取聂小倩的解脱;而聂小倩,更是以无私之爱,选择了自我牺牲,只为保全挚爱宁采臣的安危。这一念之间的温柔与良善,是对“人与妖”界限粗暴二元对立的深刻反思与消解,无论身份如何,善恶的本质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之间的爱情,超越了生死界限,以共赴阴阳边界的浪漫壮烈,诠释了“爱之深,责之切”,这种改编以当代的恋爱观重新解读了这份古典情感。《神探蒲松龄》里,在打斗场景与叙述场景中大量运用了水墨元素,无论是宁聂二人前缘的水墨动画叙述,还是场景布置中的壁画设计,都以其独特的仙逸风格呈现出现代版的东方奇幻故事。影片最后壁画之上失踪的少女全都回归,与传统故事中“吃人心肝”的残酷相比,《神探蒲松龄》以一种更加温柔浪漫的方式,展现了救赎的可能与美好。(编辑:婧怡)
2018年
2017年
导赏:《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改编自雷米的同名小说,由著名导演徐纪周指导,更有由邓超、阮经天、刘诗诗等演员组成的强大班底。影片通过连环凶杀案的叙事框架,展现了城市犯罪中犯罪者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以及犯罪心理学在刑侦中的关键作用。影片伊始,便以一系列离奇而残忍的案件将观众拽入那座被阴霾笼罩的城市。“城市之光”,这个自封的正义裁决者,以极端的方式惩戒着他眼中的罪恶。每一个案件都像是精心设计的谜题,充满了仪式感与惊悚氛围。被网络暴力逼至绝境的老师、虐待孩子的继母、讹诈好心人的老太等,他们成为“城市之光”所谓正义的牺牲品。这些案件的呈现,不仅展示了犯罪手法的诡异,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与人性的丑恶面。网络暴力、道德滑坡、冷漠旁观等现象在影片中被放大,令人反思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与法治困境。主角方木,一位犯罪心理学天才。从最初因女友之死而陷入自我封闭与复仇执念,到在与“城市之光”的较量中逐渐找回理智与正义的信念。方木在对案件的剖析过程中,展现出了其卓越的专业素养。他通过对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犯罪者心理动机的精准解读,一步步逼近真相,这一过程犹如一场精彩的心理博弈,充满了紧张与刺激。而反派“城市之光”江亚,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穷凶极恶之人。他童年的创伤经历成为其扭曲心理的根源,他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来惩治社会的黑暗,却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迷失,陷入了以暴制暴的深渊。阮经天对江亚的诠释,将其表面的温和与内心的疯狂完美融合,让这个角色充满了魅力与深度。他与方木之间的对决,不仅仅是智慧与力量的较量,更是两种正义观念的碰撞。从主题深度来看,《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在面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时,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是“城市之光”那种以暴制暴的私刑,还是方木所坚守的在法律框架内的正义?影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警示着观众,一旦正义脱离了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就可能会变成新的罪恶。因此,影片让我们在凝视人性深渊的同时,也看到了正义曙光的力量。(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