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柯

Peng Ke

2024年
导赏:2024年由五百执导的《浴火之路》聚焦于关爱儿童、反对拐卖这一严肃主题,叙事紧凑,非线性叙事的运用使情节的发展蒙上重重疑云,小狼被拐画面的闪回多次出现,既是崔大陆内心痛苦的症结所在,更是对他之后行为线索的提前暗示;崔大陆、李红樱、赵子山三人各自的人生经历形成三条线索相互交织,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不同时间空间的跳跃也快速推进了叙事进程。影片宗教隐喻耐人寻味,拐卖无数儿童的金老板却手戴佛珠,充满讽刺;当赵子山痛杀快手胡子之时,倒塌的菩萨之像就在默默注视着一切,慈悲与暴力的对比深刻,而其手指的方向也暗示了人物的结局。《浴火之路》以风格化的视觉语言呈现了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知名摄影师杜杰担任摄影指导,镜头处理华丽而飘逸,动作镜头亦带有悲壮的浪漫。红色元素在画面中的运用较为特别,在形成独特影像冲击力的同时微妙地传递了主角内心的复仇欲望,暴力镜头干净利落地刻画了崔大路、赵子山如狼一般的杀伐果决,与“狼”的中心隐喻线索不谋而合,生猛刚烈的影像与严肃悲拗主题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戏剧张力,一种莫大而难以言喻的爆裂的悲伤自然而激烈地涌动出来,赋予影片极强的情绪感染力。《浴火之路》人物塑造独到而精妙,演员精湛的演技更为其锦上添花,人物动物性的隐喻也为影片增加了形式意味。赵子山的台词“变成老虎,变成狼,认准人,要不然你的路也到头了”在片中多次出现,赵子山有如虎的矫健,犀利深邃,失去孩子的痛苦使他家破人亡,复仇的执念使他差一步堕入疯狂的深渊,最后的死亡亦有浓重的悲剧意味;无论是崔大路儿子名叫小狼、还是他多次学狼的嚎叫,都暗示了他与狼的形象不谋而合,他亦正亦邪也至情至性,既有洒脱豪放和暴躁狠戾气质,也有曾入过监狱的颓丧、痛失爱子后失魂的悲痛,肖央的表演完美地诠释了这些情绪与心理状态,展现了一个陷入“找孩子的恐惧”和“代入孩子的恐惧”这一“双重恐惧”之下的绝望父亲。李红樱在影片中则以荒漠中出现的兔子为隐喻,无论是在暗夜中从赵子山手中抢夺走兔妈妈及时点醒他,还是她作为一个母亲不计任何代价也要找回小叶子的坚持,她扼制了赵子山杀生的欲望——人性的恶与暴虐,她是一种“善”和“光辉的母性”的代表。《浴火之路》中崔大路、李红樱、赵子山三人都背负着罪孽,每个人都在赎罪的路上。“寻找”在影片中成为他们存在的一种方式,更是他们活着的精神支柱。三人在那天夜里被困住的不止是现实的荒漠,更是子女丢失、精神支柱崩塌后内心的荒漠。影片深刻聚焦了被拐卖儿童父母的痛苦和寻找过程的艰难与绝望,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打拐工作的高度关注。(编辑:刘若能)
2018年
2011年
导赏:《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以震撼的视听打造了一场魔法奇观,赋予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将观众带入到天马行空、奇幻绚丽的魔法世界。影片色调昏暗,既营造了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也突出与黑暗势力交战的残酷性。影片的特效技术精湛,教师们齐心协力防御伏地魔,魔法咒语的绽放点亮了夜空,一如白昼。伏地魔施法时光圈壮观华丽,狂风大作,碎石纷飞。有求必应屋被熊熊火焰吞没,哈利等人骑着扫帚在空中飞翔着逃出火海。伏地魔与哈利决战时诡谲的绿色光波与红色光波相互碰撞,形成非凡的视觉冲击力;纳威以宝剑斩杀宠物蛇后,蛇身霎时化作黑色粉末,而伏地魔最后也化为细小的颗粒,在空中灰飞烟灭。影片叙事紧凑,线性叙事交代哈利一行人寻找魂器的过程,同时巧妙地穿插闪回和倒叙,交代了斯内普教授与哈利母亲莉莉的前尘过往和斯内普作为双面间谍这些年对哈利的默默帮助,细节的铺陈使情节发展更为完整连贯。爱与牺牲的主题贯穿影片始终,不仅是哈利、罗恩与赫敏三人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友爱,斯内普与哈利母亲莉莉之间隐忍而悲痛的爱情,更是邓布利多以生命作为筹码的无私大爱。哈利得知想要杀死伏地魔,自己也要与他同归于尽,决心赴死,只身前往禁林决战。他感受到逝去的亲人与朋友,始终与自己同在。正是因为他心中有爱,使他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他所珍视的一切。影片结尾处,哈利、赫敏、马尔福都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圆满的结局赋予影片一层温暖的底色,《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作为系列电影的终章,承载着无数观众的情怀与记忆。(编辑:刘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