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吴海涛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06年
大山深处的保尔
摄影
/
导演:
史凤和
/
主演:
佟瑞欣
/
董娉
/
周国宾
/
刘远
/
肖利滨
/
杨佳和
/
播放正片
导赏:
《大山深处的保尔》真实地再现了张学成老师以病残之躯,数十年如一日献身伟大的教育事业,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扎根山区教育,坚守在农村教学一线潜心育人的高尚事迹。编剧吴金辉表示:“回顾我这几十年来的作品主题,很多都是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背后折射的却是具有代表性的社会问题和现象,重在表达人类不断改变苦难生存状态的精神力量,探索挖掘人类灵魂深处的博爱情怀。”《大山深处的保尔》同样如此,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张学成的故事激励着人们无论在何种逆境中,都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他的形象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影片不仅是对张学成个人的赞歌,更是对所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的最高敬意。影片的美学特点体现在对真实故事的深刻挖掘和艺术再现上。导演史凤和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将张学成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的场景选择和摄影手法都力求还原真实,使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角色所面临的艰苦环境和内心世界。同时,影片的音乐和剪辑也恰到好处地强化了情感表达,使得整部作品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达到了高度统一。此外,影片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它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师的艰辛。通过张学成的故事,影片呼吁社会关注农村教育,关心乡村教师的生活和成长,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教育公平和教育改革的思考。《大山深处的保尔》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以真实感人的故事、精湛的艺术表现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编辑:赵敏)
1995年
悲情布鲁克
摄影
/
导演:
塞夫
/
麦丽丝
/
主演:
董娉
/
巴音
/
契那日图
/
谷子
/
涂门
/
额尔登木图
/
巴特尔
/
达列力汗
/
播放正片
导赏:
《悲情布鲁克》是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共同执导的作品,以九·一八事变为历史背景,通过讲述蒙古族人民在遭受日本侵略者压迫与掠夺时的英勇抵抗故事,展现了草原人民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守民族尊严、秉持正义,并最终汇入全民族抗日救亡的洪流,表现了在国难当头之际,各民族打破地域与文化差异,共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本片由两条线索交汇而成,一条是以草原英雄车凌为首的蒙古族牧民们反抗日本侵略者和封建王爷的斗争经历,一条是王府卫队长之妻卓拉与车凌等四个男人的情感纠葛,情节曲折动人,场面恢弘壮观,具有史诗质感。导演运用一系列寓意丰富的民俗物象,呈现出豪迈、优美、隽永的审美风格。形形色色的蒙古族文化符号既点缀了草原风光,又使电影充满了诗意的情怀。在《悲情布鲁克》中,蒙古马文化、酒文化、歌文化为剧情增光添彩,使得这部浪漫悲壮的抗日故事片具有很强的观赏效果和市场效应。无边无际的奔马铺天盖地,充溢着整个画面。地震般的马蹄轰鸣加强着空间的感觉,震撼着观众的心灵。通过将动作片的类型形式与内蒙地区马背文化相结合,导演创造了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马上动作,让人目不暇接、大开眼界。悠扬深情的长调《酒歌》表现出英雄们的凯旋而归和豪情万丈,烘托出豪饮不止的浓厚氛围。电影《悲情布鲁克》以既有地方特色又能引发普遍共鸣的民族叙事,加深了观众对蒙古族历史苦难和民族抗争的认知,用精彩的视听盛宴加深了我国各民族间的情感纽带和文化认同感,荣获第16届金鸡奖集体表演奖。(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