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亨利

Henry Prince Mak

有片源
2023年
2021年
导赏:《怒火·重案》是香港著名导演陈木胜的临终遗作,影片讲述张崇邦和昔日警队兄弟邱刚敖因一次意外而走向人生不同选择的故事。影片的核心结构是张崇邦与邱刚敖极具张力的关系。影片通过多次的闪回片段,展现二人间的兄弟情谊,并对比阿邦温馨的家庭日常与阿敖孤独冷寂的出狱生活,如此设计更加凸显了后来二人反目的残酷。二人都怀揣“怒火”,阿邦拒绝服从警部的潜规则,坚决执行自己心中的公正与正义,而阿邦作为一个被警部黑幕摧毁理想追求的“弃子”,满怀对昔日同胞的仇恨与对体制的不信,两个主要角色的立体塑造体现出香港警匪类型电影的独特之处。在视听语言方面,陈木胜继续挥洒他对“飞车”、“爆破”、“杀招”等高难度场景的偏爱。影片开头就是阿邦与重犯在水道中的互搏追逃,中间插入摩托车阿敖与汽车阿邦对撞的飞车戏,结尾部分是二人隔绝了外部世界,单独在教堂生死激战的场景,教堂的圣洁与纯净同二人极端的肉体对抗、精神对立构成了极其强烈且讽刺的对比,充分展现出香港动作电影利用空间、道具、身体、取镜从而打造复杂变化的顶级动作场景的超凡能力。在好莱坞大片强力争夺国内电影市场份额的状况下,《怒火·重案》仍能保持2017年国产动作片内地票房冠军的市场纪录,总票房累计突破13亿,这不禁让人好奇影片的奥妙到底为何,实际上,《怒火·重案》在满足观众对于动作片“刺激”、“激烈”的观影诉求的同时,也在进行适度的价值反思。导演在讲述阿敖过去的篇章中,呈现了警部官商勾结的现象,并探讨了法理和情理的平衡与尺度,这些无不体现了导演对香港社会的反思意识。值得欣慰的是,该片既能叫座也可叫好,不仅在市场上斩获佳绩,更是在电影节评审中脱颖而出,陈木胜最终凭此片获第4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编辑:王斯笳)
2018年
导赏:《红海行动》是由林超贤执导的一部现代战争电影,它以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通过紧张刺激的叙事和震撼的视听效果,展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在执行撤侨任务中的英勇形象。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对军事行动的生动再现,更是对家国情怀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深刻诠释。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凑,情节层层递进,从反海盗行动到街头废墟的枪战,再到荒漠中的惨烈战斗,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紧张和危险。林超贤巧妙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等剪辑手法,使得影片的节奏快速而有力,观众的情感也随之起伏。在这些战斗场面中,蛟龙突击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个人英勇行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的美学表现。影片中的视听语言极具冲击力,林超贤通过高清的摄影技术和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中的爆炸、枪战和肉搏战等场面,都通过快速的剪辑和紧张的音乐,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和紧迫感。这种视听的震撼力,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于感官刺激的需求,也深化了影片的情感张力。在人物塑造上,《红海行动》避免了单一的英雄形象,而是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展现英雄主义。影片中的蛟龙突击队成员各司其职,他们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展现,不仅传递了正能量,也让观众对中国军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红海行动》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它更是一次对和平的深刻呼唤。影片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传递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影片通过影像消费、情感消费和信念消费,满足了观众对于感官刺激、情感体验和价值探寻的需求,同时也传递出了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红海行动》是一部成功的现代战争电影,它以其精湛的制作、深刻的主题和震撼的视听效果,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誉。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形象,更是对家国情怀和集体英雄主义的一次深刻诠释,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在战争题材上的新突破和新高度。(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