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军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我要当老师》是我国电影史上首部思政课教师题材的轻喜剧院线电影。影片讲述了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孙恒,在中学政治课教师高怀德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冯院长、辅导员蒋丽等人的指导帮助下,逐步实现梦想的故事。影片敏锐捕捉到思政教育面临的现实困难,以男主角孙恒初入职场遭遇考核危机为切入点,揭示了思政课在吸引学生兴趣、提升教学实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片巧妙地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展现了新时代下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要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这一部分的刻画,不仅增强了影片的现实主义质感,也为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考。电影中出现了大量老师和与学生相处的真实场景,一帧帧电影画面生动地再现了新时代的思政老师的初心与梦想。在演员的表演上,王润泽将孙恒的叛逆与成长演绎得淋漓尽致。他那双充满渴望与坚定的眼神,让人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孙恒的成长也伴随着身份的转变,在闪回的过去时空,孙恒给父亲与高老师带去诸多麻烦,他逃学旷课、捉弄老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与高老师的相遇使得他找到了精神的支柱和灵魂的契合。他在高老师的帮助下实现了自我救赎,同样,在他成为老师后,这种转变也影响了他的学生,仿佛产生了一种镜像效应。何睿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隐藏着对母亲的畏惧和失望,用跳河、旷课、出走的极端行为发泄不满,将此作为被迫放弃梦想的情感补偿。李晓珍陷入校园贷的陷阱,还遭遇情感上的信任危机,生活和学习都陷入困境。此刻的孙恒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带着他们走出迷茫,赋予他们追逐青春梦想的勇气和力量,这也是一种传承。林永健和李建义等老戏骨的加盟,更是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用精湛的演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无私与奉献。林永健饰演的父亲形象尤为深入人心。他以精湛的演技,将一个世事练达的小商人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当得知儿子因意外导致老师受伤,可能面临开除的严重后果时,他那种对至亲不顾一切的关怀和不惜代价的付出,让人动容。林永健的表演酣畅淋漓,将角色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担忧与焦虑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切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爱意和坚定支持。影片没有刻意美化成长之路,也不粉饰成长的烦恼。它跟随当下中国青少年成长的现实路径,在现实与回忆中将老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紧密结合,趣味化、艺术性地展现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诙谐中不失严肃、嬉笑中不乏思考。通过孙恒的成长之路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可能性,只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引导,可以激发出内在的力量,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编辑:王晶)
2013年
2009年
剧情:缘山是秦岭深处的一名铁路巡轨员。在缘山工作的班组,十几个巡轨员分段负责,相互之间很少有见面的时候,惟一能给他们带来外面世界的,是过往这里的机车。在一座隧道的旁边,是缘山独自生活的红泥屋,也是缘山的家。缘山在这里用脚步丈量着伸向远方的铁轨,迎来朝霞、送走夕阳,生活过得既宁静又简单。缘山记恨着父亲。父亲每次来看望缘山,尽管都带来缘山小时候最爱吃的东西,但缘山从来不跟父亲说一句话。在父亲刚刚回去的一个午后,缘山在巡轨途中发现一个蜷缩在涵洞里避雨的姑娘。缘山将姑娘带回自己的红泥屋,给姑娘打水洗脚,找出自己的干衣服让姑娘换洗,留姑娘在红泥屋过夜。雨过天晴的第二天早上,缘山拿出二百块钱,准备送姑娘走。刚准备将姑娘送上开往县城方向的机车,三个中年男人叫嚷着向姑娘奔来。原来,姑娘是这家人花钱买来的媳妇。在姑娘近似乞求的眼神中,缘山拿出一万块钱,替姑娘还上“彩礼钱”。缘山的班长有意留下姑娘给缘山做媳妇,姑娘也怯怯地表示愿意,但缘山断然拒绝。姑娘可谓举目无亲,缘山却坚持送姑娘去县城。送走姑娘的当天晚上,缘山在班长爱人的数叨中,开始有些后悔。缘山带着几分酒意回到红泥屋,发现早上送走的姑娘抱着她的包袱蹲在红泥屋的门口。缘山知道,姑娘是不愿意走了。缘山留下姑娘,将姑娘安顿在婶子的住处。婶子的两个闺女已经出嫁,婶子像心疼自己的闺女一样,疼爱着这个名叫草儿的姑娘。草儿清新秀丽。在草儿陪婶子聊天的时候,草儿得知了缘山的一些事。听婶子说了缘山的事,草儿干脆搬来红泥屋,边复习功课,边照顾缘山的生活。草儿的到来,给寂静的红泥屋带来几分温馨和生机。在缘山的帮助和鼓励下,草儿考上大学。草儿走出秦岭上学去了,留在彼此心里的思念,化作一封封书信,在秦岭深处的铁轨间传递。一个暴雨袭来的夜晚,缘山放下写了一半的信前去抢险,从此再没有回来。婶子将缘山的信寄给了草儿,草儿哭着读懂了缘山的信。三年后,草儿回到红泥屋,在附近的小学做老师。有空的时候,草儿会去看望婶子和缘山的那些工友。每次说起缘山,草儿总会看见婶子和那些工友个个泪光闪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