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有片源
2017年
2003年
冬至
冬至

演员(饰 学志母)/

导演:谢东燊/
播放正片
导赏:《冬至》是谢东燊的导演处女作,于2003年上映。谢东此前曾作为张艺谋的第一副导演长达七年,参与过《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等影片的制作。本片是他“情感三部曲”的第一部,艺术化地塑造了冷寂情绪与肃杀氛围,深刻地探讨了人生的情感危机。《冬至》在影像呈现上风格独具。导演对色彩的控制可见形式意味,影片经计算机抽色再转印胶片后接近黑白片的低温色调处理微妙地传递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清冷凝重气氛,偏灰色影调营造的压抑氛围如同很好地迎合了片名,使人联想到冬天无所不在的稀薄空气。寡少的台词,使演员以肢体语言和神态表达情绪,使观者更专注于画面的讲述。漫步林间的横移长镜头极具运动感地营造了二人之间若有若无的暧昧气息。在激烈冲突场景全程使用全景和远景等大景别,有意拉开距离以显冷静克制。医院中一家人在走廊中吵架的戏颇有意趣,老一辈夫妻相互怨怼,学志与新美亦貌合神离,在一旁呆立的小龙的花脸带来荒诞色彩亦形成某种戏剧舞台效果。谢东燊擅长做人物离开后镜头还停留在原地的处理,观众只能根据画外音猜测人物的行为,不仅实现了画外空间的拓展,镜头的无言旁观者姿态同时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正如同谢东燊所希望的那样,“观众将来看《冬至》,能闻到寒冷、胸中憋闷、绝望的味道。”《冬至》以北方冬日肃杀冷寂的氛围营造,探讨了生活窒息之下孤独无依的个体对爱的想象和渴望、情感的逃避与悬置,微妙地捕捉了情绪的涌动与瞬息即逝。谢东燊的镜头如同主人公学志的态度,以缄默表达愤怒,克制内收,很难见得情绪的外显。《冬至》鲜少去解释人物的行为动机,女人往往是变化的、主动的、大胆的、危机四伏的,男人是僵硬的、被动的、怯懦的、脆弱无依的、亟待人拯救的。传统性格的反转契合了影片所探讨的“生活的惯性”和情感的僵局,镜子和金鱼的隐喻亦真亦幻。舞台幕后透过武生的夫妻二人对视颇有相互审视的意味,镜中的小白菜与玻璃上映出的学志倒影相互交叠,对两人未来情感会产生的牵扯做出形式上的指射;镜子中映出三个角度的新美则预示着她分裂的三重自我,内心正在面临分崩离析。以镜自照完成的自我审视,既是真实的映射,亦虚实难辨。正如同谢东燊曾经在访谈中提到的他想表述的《冬至》的主题:宽容,无论是雪地中牵着女儿默默前行的学志,还是小白菜耐心照顾被释放后酒醉归家的慧东,他们都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回归。(编辑:刘若能)   
1992年
毒吻
毒吻

演员/

导演:陈兴中/
主演:阎青妤/高明/徐蕾/
播放正片
剧情: 某化工厂一对青年夫妇喜得贵子,不料小孩生下来他母亲吻了他一下就死了,小孩就由父亲养着。一次父亲喂他喝完奶,自己也喝了一口,结果父亲也死了。市长一家收养了他,结果市长家中养的虎皮鹦鹉和猫喝了孩子喝剩下的牛奶后全死了。随后小孩就被隔离起来研究。研究发现这个小孩不但口水中有剧毒,而且患有巨人症,只要一逢雷电交加就迅速长大,而导致这一怪胎的罪魁祸首就是环境污染。经过几次打雷闪电后,他从婴儿一下子变成幼儿,又变成儿童,最后变成青年,长大的过程很恐怖。更可怕的是随着他的长大其毒性越来越强,连体表也有剧毒了,触人畜皆死,草木皆枯,对此国内外专家们都束手无策,而无辜的孩子也因此失去了一切平常人应有的幸福,他的性情也随着他的长大变得越来越古怪。后来有一天他逃了出来,逃到山里一个女孩家,她家人看他挺可怜,就让他住下了。他把自己的事情告诉了女孩后,女孩问他有没有把自己身上的毒用水洗掉,他说自己在水缸里洗,但怎么也洗不掉。女孩把他带到河边,告诉他在河里洗就能洗掉。他下去河里后,天气突然又打雷闪电了,河里的水滚了起来,河里的鱼全部都死了。他上岸后,和那个女孩接吻,结果女孩也死了。这时全副武装的军警在到处找他了,他抱起女孩的尸体上了山,最终他在绝望的怒吼声中被闪电击中,无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