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诺·扎西顿珠

Siano Dudiom Zahi

2016年
导赏:《皮绳上的魂》改编自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扎西达娃的两部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结上的魂》和《去拉萨的路上》,是一部视听上具有鲜明作者性的艺术影片,而从作品的叙事上来看,又展现出明显的类型片元素的创新融合,可以看出公路片、西部片等类型的影子。其一,《皮绳上的魂》主线中两兄弟的复仇和作家格丹的追踪都基本围绕塔贝的掌纹地朝圣进行,一路行程中,塔贝洗净了因为杀业带来的戾气,得到了爱情,领悟到宽恕,并用生命实现自我救赎;郭日弟见二人在本性和责任的撕扯中也得到各自结局;作家格丹在活佛的点拨下也走出自我偏执,收获了谦卑和平静。这种人物在行走中成长的故事模式恰是公路片的典型特征。其二,影片开场郭日误杀塔贝的段落中营造了西部片风格,漫天黄沙、干裂的嘴唇、一招毙命的招式,以及后续出现的小酒馆打斗、湖边决斗等场景,都令人联想到好莱坞经典西部片,以及《双旗镇刀客》等国产影片。本片是张杨导演和《冈仁波齐》同期套拍的影片,二者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样貌:《冈仁波齐》以仿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追求回归生活的质朴感,由此表达宗教信仰的平淡与伟大;而《皮绳上的魂》则有明确的类型追求,通过这个追寻自我的故事突显了中国西藏地区神秘而深奥的一面,全片极具了戏剧冲突和结构创新。苍茫的戈壁高原、诡谲的天气变化、灿烂的夕阳晚霞、神秘的牧羊少女、禁言的通灵孩童、勇猛的复仇兄弟、虔诚的活佛大师,都是独属于这片地区的文化因子。“目的地在北方,距离在脚下,道路在身上”是活佛大师点化猎人塔贝的箴言,为了赎罪,塔贝踏上远征之路。这是一场自我救赎之旅,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它呼吁着大众回归本源,去寻找真正的自我。(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