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她
徐康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16年
功夫四侠
演员
/
导演:
刘邦邦
/
孙友树
/
主演:
徐康
/
朱蓉蓉
/
预告播放
剧情:
影片讲述了在一个遥远的神佑之地,风格迥异的四位侠客联手抵制邪恶力量,开启了神秘奇幻之旅的青少年热血故事。
1983年
乡音
制片人
/
导演:
胡炳榴
/
主演:
张伟欣
/
刘延
/
赵越
/
陈锐
/
位北原
/
葛愚诺
/
肖钢
/
春歌
/
播放正片
导赏:
胡炳榴执导的《乡音》作为珠江电影制片厂“田园三部曲”(《乡情》、《乡民》和《乡音》)之一,在1983年第四届全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荣膺最佳故事片奖。这部聚焦南方农村家庭生活的作品,以人物形象的对照,村庄与火车的对举,构建起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场域。在传统与现代的双重镜像中,影片的女性形象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复调结构。陶春作为传统妇德的具象化存在,其贤良淑德的妇女形象被编码在生活细节里:镜头以低机位拍摄她跪地擦拭门槛的侧影,她常被安置于固定镜头中,她生活充斥着向丈夫和孩子的权利让渡、妥协与牺牲。而现代性化身杏枝的出场总伴随着运动镜头——无论是疾步穿过田埂时的跟拍,还是手持煤油灯时晃动的光影,动态的影像修辞与其“不安分”的精神特质形成互文。但是,导演对两种女性形象的感情倾向呈现出游移的暧昧态度,和几乎所有第四代导演一样,胡炳榴在文本中呈现出“⼀边是理性,是对⽂明、进步的渴望与呼唤,⼀边是情感,是对⽼中国⽣存独特韵味、人情醇厚、坚实朴素的留恋”这样的复杂情绪,并因而“《乡⾳》中象征⽂明意义的⼥孩如同⼀种令⼈⽣厌的噪音,她打断了和谐村庄⽣活的低回和谐。陶春之死不仅源于愚昧的谋杀,也是对⽂明的⼀次必要的献祭。”正是在对两种女性形象的犹豫中,凸显了新时期的过渡性质,外化着人们在黎明和黄昏的十字路口的新奇与迷茫。与传统和现代矛盾主题暗合的,是火车意象的出现。在这个古老村庄,胡炳榴有意设置了代表现代交通的火车经过。在初始阶段,火车的轰鸣声只是模糊背景;随着情节推进,铁轨开始以碎片化的方式闯入画面——先是晾衣绳与铁轨在构图上形成视觉对位,继而杏枝手中的地理课本出现铁路线路图;直至结尾处,虚弱的陶春被丈夫用轮椅推着来到铁轨前,她生平首次目睹火车穿越山谷,见证了现代机器对静止村庄的开凿与穿越,而行将就木的陶春,似乎象征着即将逝去却又美好淳朴的传统文明。影片富有诗意美感,坐落于群山、树木、溪流中的村庄里,薄雾氤氲不散,炊烟慢慢上升,生活在其中的传统村民们,有着不疾不徐的性格和行动,这让影片始终弥漫着淡淡的凝滞感和平静诗意。在空镜头的使用中,晨雾弥漫的河岸,暮色中的独轮车辙,这些看似闲笔的自然意象实则是情感的外化修辞。当陶春蹲在溪边漂洗衣物,摄影机以俯角捕捉水流漫过青石的瞬间,衣服在水面缱绻舒展,与水中的云相映成趣,此刻的劳作场景被赋予了诗性。《乡音》超越了简单的文明批判框架,当我们在新世纪回望这部作品,依然能清晰听见那列火车在文化肌理上隆隆驶过,胡炳熘用镜头保存的不仅是古老山村的最后一缕炊烟,也是一个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胎记。(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