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马志远

有片源
2023年
深海
深海

摄影/

导演:田晓鹏/
预告播放
导赏:《深海》是田晓鹏导演继《大圣归来》七年后的回归之作。围绕主角参宿展开,以她为第一视角展开故事的叙述,讲述了抑郁症女孩参宿坠海之后的一场梦境,她进入到一个奇幻的世界,遇见了深海号的主人南河,与他和船员一起在深海里进行航行冒险寻找海精灵的故事。影片通过参宿的视角,带观众走向了一个抑郁女孩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可以看出参宿抑郁的原因,母亲的离开,被父亲忽视,没有受到祝福的生日都一点点在敲打参宿的心。当来到深海大饭店后,海獭们的陪伴,南河的照顾,都逐渐让参宿放下心结,绽放出了从没有过的笑容,她感受到了真正的开心。参宿和南河像人的两种特征,一面内心崩溃,一面为自己打气。我们有时也是他们的共同体,孤独的时候习惯把自己罩起来,面对世界时强撑在前面。在角色塑造方面,人物的外貌与服饰都突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参宿有着一头短发,身上长期穿着一件不合身的红色外套,有着浓重的黑眼圈,走路驼背,脚尖向内。这样的角色造型暗示了参宿已经身患抑郁症,符合其内心孤独,十分不自信的性格特征。南河穿笨重的小丑服,手上泡着泡面,早上在游轮上帮客人拍照,晚上推销绘本,符合一个落魄打工人的形象。在梦境中,他穿着旧西服,会使用魔法,似乎无所不能。这两个形象的反差体现了南河这一角色背后的辛酸。多元化的性格特征丰富了故事情节,增加了角色之间的冲突和互动,同时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投入。影片也通过设计夸张的动作表情强化人物形象,如:当南河想要推荐自己的创新菜笑口常开疙瘩汤时,却被参宿打断时,他的表情因为生气变得十分狰狞,眉毛皱起,紧闭牙关。这样的动作设计,使电影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遵循了角色的性格特点,增加了影片观赏的乐趣。影片在技术方面,采用了3D粒子水墨画技术,将中西方的绘画特点相结合,既保留了东方美学的飘逸灵动,又融入了西方美学的色彩韵味。绚丽多彩的粒子流动立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给观众带来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光影的变化也贯穿影片始终,光影变化、色彩明暗的对比,更有助于将电影情节推向高潮,更好地影响和感染观众的心理和情绪。无论是在参宿与南河的初次相遇还是进入深海大饭店后都有五彩的光线照入,光影的融入带来了温暖,使得深海海底也富有了生机和对比。深海是温暖的梦境,有别于现实中参宿灰黑色调的黯淡生活。电影中还有很多象征形象,“海精灵”象征心结和贪欲,“海精灵”的出现为参宿寻找妈妈提供了一定的指引方向,将隐藏在参宿这一人物形象之中的心结具象化。“丧气鬼”表征情绪波动。“小黄鸭救生圈”象征希望。每一个的出现都在推动参宿完成自我救赎。虽然是动画电影,但无论是从技术设计还是主旨立意都远超过了影片类型的本身,是一个治愈人心的故事。(编辑:王晶)
导赏:《河边的错误》是魏书钧导演继《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集》之后的第三部长片。该片延续了原著小说的气质,以戏仿侦探片的反类型去演绎这个故事,对余华原作小说取舍精巧有效,张扬出来的“悬念感”“状态感”“荒诞感”和“生活质感”很有说服力,转化出来的奇观性、诗性、元电影元素也凸显出导演的个人风格。影片明确了原著中相对含混的叙事时空,将叙事时间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推后到1995年——一个不算刻意却不乏真实年代感的叙事时间;小说中案发地所在的南方河边某小镇,在影片中隶属于沛水市万宁县——一个虽虚构但行政建制完整的叙事空间。这样的时空设定,赋予悬疑叙事靠近生活质感和写实基调的前提。作为影片的核心空间,“河边-小镇”是《河边的错误》最具匠心的意象营构,“河边-小镇”这一空间意象也由戏剧故事的展示场,变成命案真相和人物情感的庇护所,承载着影片英文名“OnlytheRiverFLows”所流露的莫名愁绪。影片采用16毫米胶片拍摄,粗粝朦胧的影像散发出晦暗不明的黑色电影气质,高度契合20世纪90年代中期侦探故事背景的年代感。影片中的凶杀、探案、追凶全在雨天,南方丰沛的雨水使空间中弥漫着湿冷而诡秘的气息,小镇空间因而具有某种超越在场的空灵之美。此外,《河边的错误》中“元电影”也参与叙事,但无论是使用胶片拍摄,还是影片文本中废弃的影院与叙事空间的并置,以及影片中人物在影院梦境中的“戏中戏”,包括坠落的“电影”牌匾、烧焦的银幕、燃烧的放映机等影像,都穿透叙事的表层,深入对“电影”意义生成和接受机制的洞察。当“电影”不再是叙事的附庸,“电影”本身成了意义自足的电影意象。很多观众热议《河边》的“发疯”主题,余华认为,所谓“发疯”就是有一种情绪不受控制地自我放大。不要觉得好像已经走投无路,其实可能只是一种情绪进入了死胡同,而不是人生进入了死胡同。应该离开现在的生活状态,往相反的方向“卷”。至于凶手是谁,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由案件串联起来的那个时代以及时代中的人。电影《河边的错误》海报口号上写着:“没有答案”,便是答案。(编辑:赵敏)
2021年
2019年
导赏:《铤而走险》是由资深监制曹保平携手青年导演甘剑宇共同打造的一部充满挑战与创新的黑色犯罪片。两代犯罪类型片导演交相辉映,不仅能看到曹保平犯罪类型的黑色风格视觉体验,同时导演甘剑宇在人性层面灌注于其中的巧思。该片不仅在剧本创作上耗时两年,精心编织了一张复杂的人物关系网,更在演员选择上大胆突破,让大鹏、欧豪、李梦等明星颠覆以往形象,共同演绎了一场围绕“金钱”交易展开的紧张刺激的“狗咬狗”戏码。在离奇绑架案的结构下,在冷冽、黑色、人狠话不多的气质下,有温情底色和人性拷问铺垫于其中。正如影片的英语名字“Vortex”——旋涡,整个事件就像一个越来越大的旋涡,将越来越多挣扎的人吞噬到漩涡之中,人物抉择和转变,也成了最大看点。欧豪以其冷峻的外表和深邃的眼神,完美诠释了夏西这一复杂且极具威胁性的反派角色。大鹏饰演的刘小俊,则从一个平凡的小人物逐渐成长为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英雄,其角色弧光的转变令人信服。《铤而走险》以其独特的“毛边”质感,即那些未经精细打磨、保留原始粗粝感的细节,以及影片所展现出的“狠劲”,即深刻揭示人性阴暗面与犯罪残酷性的勇气,深深打动了观众。其视觉风格呈现出一种“野蛮生长”的生命力,这既体现在对重庆山城独特地理环境的巧妙利用上,也体现在对色彩、光影的大胆运用中。灰暗的色调、狭窄的空间、以及不时穿插的雨景,共同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充满张力的氛围。同时,甘剑宇在叙事节奏的把控上也展现出了不凡的功力,通过快速的剪辑、紧张的配乐以及突如其来的剧情反转,使影像不断刺激着观众的神经,既符合犯罪类型片的市场需求又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编辑:明慧)
2018年
导赏:《找到你》以寻找丢失的孩子多多为线索展开,同时也反映出女性角色在生存环境中找到另一个真实自我的过程。表面上看,李捷、孙芳、朱敏在原生家庭、教育背景和职场经历方面差异明显,但用片中李捷的话来说,她们其实是“处在不同的境遇,活在各自的难题中”。影片通过倒序的角度展开对故事的描绘。孙芳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农村妇女,长久遭遇丈夫家暴的她没有马上与丈夫离婚,当她生下有先天性疾病的女儿珠珠后,重男轻女不愿承担育儿责任的丈夫迫使孙芳不得不进城务工,为重病的女儿筹集巨额医药费。家庭生活的不顺使得孙芳将女儿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希望,于是对女儿散发出近乎偏执的母性。因为交不起医药费床位被李捷的女儿多多占用、间接导致雨夜女儿病危没能及时赶到医院而病逝后,绝望又偏执的孙芳燃起了向李捷复仇的心。她用尽手段当了多多的保姆却从没有伤害过多多。李捷一个独立优秀的律师,精致的职业套装、高跟鞋、明艳的口红是她的特征,暗示出她的精英女性气质。但光鲜的外表下,李捷的生活也充斥着诸多无奈。为了与前夫争夺抚养权,她不得不努力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财力状况,在打拼工作与照顾女儿的夹缝中勉力维持。朱敏也是一位在失败的婚姻关系中竭力抗争的全职母亲,三人的关系随着寻找朱朱的过程开始变化发展。在影片中,马伊琍和姚晨的对手戏十分精彩,两人之间碰撞出的火花更加直观的让人感受到影片传递出对女性角色的思考与重塑,姚晨饰演的李捷从一个女性精英到为了寻找孩子头发凌乱,精神崩溃,情绪爆发,满身伤痕,在地下通道用手拼命的翻着垃圾,大喊,奔跑通过一些列的动作展现出一个母亲的急迫与焦虑,马伊琍饰演的孙芳是一个很多面的角色,为了救孩子去拼命工作,抱着死去的孩子在雨夜跪地痛苦的苦楚,以及隐忍在李捷家做保姆的唯唯诺诺,每一种人物的状态都展现的活灵活现。二人最后在甲板上的对话是两位女性角色灵魂共鸣最深刻的一幕,李捷的后悔以及一次一次的磕头祈求,孙芳内心的挣扎,即便二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但那一刻对于母亲角色诠释在那一刻达成和解。李捷终于明白了母亲的意义以及与工作之间的平衡,这也间接对朱敏的案件起到了影响的作用,起初对朱敏的冰冷与漠视,经过此番的经历,三位不同境遇的女性也都互相的理解与感同身受。影片虽然将故事聚焦在寻找孩子的刑事案件上,背后却折射出当下女性常常面临的现实问题——现代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抉择,让众多的现代女性在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使观众在角色背后感受到更多关于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影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述了职业女性群体在社会多元竞争中的诸多无奈。(编辑:王晶)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