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肖林

Xiao-lin Zhou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电影《热辣滚烫》以超过30亿元的票房,成为了2024年春节档的银幕黑马,也成功跻身中国影史第20部超30亿元票房的电影之列。该片虽然沿用了励志片的经典叙事框架,但贾玲导演并未止步于传统。她以女性导演独有的敏锐和细腻,对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与成长之路进行了深刻剖析。在创作过程中,贾玲为了“回归真实”,坚持从女性本体出发,对原著日本电影《百元之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呈现更加真实、立体的女性形象。为了追求影片的极致效果,贾玲导演全身心投入,甚至一整年都未曾公开露面,专心致力于电影的筹备与拍摄。在访谈中,她明确指出,《热辣滚烫》并非仅仅关于“减肥”的故事,而是讲述了主人公杜乐莹从内到外的全面蜕变与成长,从一个胖女孩蜕变为一名拳击手。“第六代导演的青年文化通过他们的先锋实验电影宣布他们对于自己身体拥有的合法性。在这个成人大众社会,青年文化处于非主流地位,但身体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影片中的“镜像”桥段,将乐莹的自我认知推向了高潮。在通往赛场的长廊上,乐莹在玻璃的镜像中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她们互相凝视、致意。这一场景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更在象征意义上,暗示了乐莹自我认知的达成。这种自我认知的达成,不仅是乐莹个人成长的标志,更是对女性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肯定。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一书中,对女性的社会性别属性进行论述,认为:“她执著地通过自恋、爱情,徒劳地追寻存在。”电影《热辣滚烫》正是借助“杜乐莹”的这一角色,向观众展示了女性成长的巨大力量和坚韧精神。(编辑:婧怡)
2021年
2018年
导赏:《来电狂响》作为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中国版改编,以独特的黑色喜剧风格跨越了文化差异的鸿沟,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与情感纠葛,兼具娱乐性与深刻性。在《完美陌生人》的框架基础上,《来电狂响》巧妙地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影片不仅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等普遍性议题,还触及了婆媳关系、养老难题、离婚买房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这些话题的加入,使得影片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成为了一面映照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镜子。电影《来电狂响》在保留原作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原作《完美陌生人》以其深刻的心理剖析和紧张的剧情张力著称,而《来电狂响》则通过调整人物设定和话题热点,将其转变为一部更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喜剧片。影片通过引入直播平台、外卖软件等现代生活元素,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时代感,也巧妙地触及了当下社会热点,如网络直播的兴起、个人隐私的泄露等。在改编过程中,《来电狂响》将女性在职场与生活中的生存境况作为影片的议题之一。演员马丽饰演的韩笑、霍思燕饰演的李楠、代乐乐饰演的戴戴等女性角色是拥有独立思想、复杂情感和现实困境的个体。她们在职场上的奋斗、在家庭中的牺牲、在面对爱情时的犹豫与坚持,都被细腻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手机是《来电狂响》的全篇式线索,作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工具,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与心理状态的缩影。影片通过一场看似普通的聚会,将七个人物的手机内容公之于众,从而揭露了他们背后隐藏的秘密与伤痛。这种设定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也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在数字时代下的孤独与焦虑。手机既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加剧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影片通过这一独特视角,引导观众反思数字时代下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编辑: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