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努克·斯特芬

Anuk Steffen

2015年
导赏:阿兰・葛斯彭纳执导的《海蒂和爷爷》凭借对原著的精妙诠释、震撼人心的视听语言与直击心灵的情感内核,成为治愈系电影的典范之作。《海蒂和爷爷》脱胎于约翰娜・斯比丽畅销百年的同名小说,此前已有诸多影视改编版本。葛斯彭纳另辟蹊径,既保留原著中海蒂的纯真、爷爷的外冷内热,又巧妙融入现代视角。影片中阿尔卑斯山的广阔天空、蓝天、飞鸟、蓝草和成群的牛羊等自然元素与法兰克福的精致庄园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主题表达。这种对比不仅体现在画面色彩上,还体现在海蒂在两种截然不同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在阿尔卑斯山,海蒂自由奔放、快乐成长;而在法兰克福,她虽身处富丽堂皇的环境,却倍感孤独和思念家乡。同时,海蒂与克拉拉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海蒂自幼在乡下长大,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她对生活充满信心,阳光而有活力;克拉拉从小在贵族家庭中接受良好教育,享有物质条件,却压抑、缺乏快乐,如同生活在笼中的金丝雀。这种对比引发观众对教育和儿童天性释放的思考。影片最动人之处,在于对纯粹情感的刻画。海蒂与爷爷之间从疏离到依赖的亲情,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在爷爷为海蒂打造木椅、偷偷目送她离开等细节中自然流露;海蒂与克拉拉跨越阶层的友情,通过互相陪伴、鼓励学习,展现出人性的美好;甚至海蒂对皮特因嫉妒产生的小情绪,也真实得让人感同身受。这些情感不掺杂世俗的功利,如同阿尔卑斯山的雪水般清澈,治愈着银幕前每一颗疲惫的心,提醒人们:生活的美好,往往藏在最简单纯粹的情感之中。影片堪称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葛斯彭纳坚持实景拍摄,阿尔卑斯山的壮丽风光被完美呈现在银幕上:湛蓝如宝石的天空下,大片翠绿的草甸绵延起伏,羊群像珍珠般散落其间,小屋炊烟袅袅升起。镜头常以海蒂的视角,展现她奔跑时掠过野花的特写、仰望着雄鹰翱翔的天际线,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配乐更是点睛之笔,悠扬的风笛声与钢琴旋律交织,时而欢快活泼,时而舒缓深情,将海蒂的情绪变化与自然之美融为一体。特别是海蒂重返阿尔卑斯山时,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将自由与喜悦推向高潮,极具感染力。影片通过海蒂的视角,探讨了现代文明对天性的压抑,传递出“守护本真”的普世价值。海蒂的真诚善良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从性格古怪的爷爷到内向压抑的克拉拉,都在她的影响下实现了内心的蜕变与成长。电影告诉我们,无论生活给予多少苦难与挫折,只要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编辑: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