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宏

有片源
2016年
2015年
导赏:徐皓峰以武侠为刃,剖开江湖的华丽皮囊,在《道士下山》中构建了一座充满哲学隐喻的武林围城。不同于传统武侠片的快意恩仇,影片通过何安下的“入世-历劫-出世”三幕剧,完成对武道本质的终极叩问——当功夫沦为权力筹码,当门派化作利益牢笼,真正的武者该向何处修行?导演用三重意象瓦解江湖神话:崔道宁药铺里悬挂的“妙手回春”匾额,在玉珍偷情时成了摇晃的欲望钟摆;周西宇修炼猿击术的晨昏光影,被彭乾吾的铁浮屠重甲踏成碎片;最终何安下焚烧的《猿击术》秘籍,灰烬飘向道观残破的“道法自然”石刻。这些符号的破碎与重组,暗示着武林从精神修行堕落为暴力交易的异化过程。太极图中阴阳双鱼的对抗,在彭乾吾弑徒夺权的暴行中,彻底沦为权力绞杀的遮羞布。王宝强的表演颠覆了武侠主角的常规范式。他饰演的何安下既有山野道童啃食供果的懵懂,又有目睹师娘出轨时瞳孔震颤的凡俗感。当他在血泊中拾起《猿击术》残卷时,手指在书页与血污间的迟疑颤抖,将“修道”与“复仇”的精神撕裂演绎得极具痛感。郭富城则赋予周西宇三重人格:传授武功时的道家超然,提及旧爱时的眼波暗涌,临终托付秘籍时的喉结颤动,让“隐士”形象挣脱了刻板想象。这种市井与仙侠的气质对冲,恰恰印证了影片的核心命题——武道不在云端,而在尘世修行。影片采用环形叙事制造哲学眩晕:开场何安下因粮荒下山,结尾他携残卷归山时道观已断壁残垣,这个闭环暗示着武林轮回的宿命。更精妙的是彭乾吾的两次弑徒——二十年前盗取秘籍杀害同门,二十年后为灭口斩杀赵心川,相同机位的俯拍镜头里,飞溅的鲜血精准落在太极图的相同卦位。这种暴力复现不仅解构了“武林正道”的虚伪性,更让观众意识到:所谓江湖纷争,不过是权力游戏换汤不换药的循环。动作设计成为精神隐喻的外化:崔道融的西洋拳脚象征外来文化对传统武林的侵蚀;彭乾吾的太极杀招越是行云流水,越反衬其心性的扭曲;周西宇的猿击术在月下呈现写意剪影,回归武学“天人合一”的本源。当何安下最终放弃复仇,在深山打出毫无章法的自创拳路时,树枝惊飞的麻雀与拳风形成共振——这一刻,武侠片终于挣脱了“秘籍崇拜”的桎梏,抵达“无招胜有招”的自由之境。这部充满思辨色彩的武侠异类,犹如一柄刺向武林幻梦的解剖刀。它让观众看清:江湖从来不是诗酒剑歌的浪漫图景,而是人性试炼的修罗场;武道真谛不在门派秘籍的争夺,而在直面欲望时的自我觉知。当商业武侠片沉迷于特效轰炸时,《道士下山》用哲学思辨证明:真正的武侠魂,永远生长在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思想裂隙中。(编辑:婧怡)
2012年
导赏:电影《搜索》如同互联网时代的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社会与人性的复杂面貌。以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公车让座事件为起点,却像蝴蝶效应般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彻底改变了数位主要角色的命运。叶蓝秋,这位都市白领,因未给老大爷让座而被指责,这一事件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了她的“社会性死亡”。而姚晨饰演的电视台记者陈若兮,虽然始终坚守新闻理想,却也在舆论的漩涡中挣扎,最终面临职业和情感的双重打击。从《黄土地》到《赵氏孤儿》,陈凯歌导演一贯聚焦男性主人公,直到《搜索》,他第一次将焦点对准女性,并且用高圆圆、姚晨、陈红、王珞丹、陈燃组成的女性群像构架起电影的整个轮廓,展示了年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的五个女人在面对逆境时如何“二次成长”,“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被女性在面对困难与压力时突然迸发出的那种勇气所感染。女性都特别敏感,而拍电影需要这种敏感。”影片呈现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体现了导演陈凯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不让座事件不仅改变了叶蓝秋的命运,展现了网络时代人们如何因为一点小事而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和攻击之中,导致个体受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也深刻揭示了。导演叩问媒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在追求新闻价值和商业利益的同时是否只顾借机炒作而忘记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编辑:路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