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拟

Ni Liao

有片源
2016年
导赏:影片以一起劫案为引子,深入挖掘了人性中的善恶交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犯罪与悬疑的电影,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亲情、友情、爱情与金钱诱惑之间平衡的作品。其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视觉符号,更成为了人性善恶、道德信仰的象征,使得整部电影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这种对人性深度与广度的挖掘,电影本体论强调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独特性,而《火锅英雄》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角色塑造,实现了对人性这一永恒主题的深刻探讨。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重庆,充分利用了这座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符号,如防空洞火锅店、重庆方言、轻轨穿楼等,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这种地域文化与叙事手法的巧妙融合,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和独特性,也为电影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案例。电影本体论关注电影如何通过影像、声音等元素构建意义世界,《火锅英雄》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影片中的黑色幽默元素贯穿始终,为紧张刺激的情节增添了几分轻松与诙谐。这种幽默感并非简单地取悦观众,而是与现实主义紧密结合,通过对社会现象、人性弱点等的讽刺与调侃,引导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思。黑色幽默与现实主义的交织,使得影片在学术上具有了探讨社会批判、文化反思等议题的价值。电影本体论强调电影作为社会镜像的功能,《火锅英雄》正是通过其独特的幽默感与现实关怀,实现了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批判。影片采用了三幕式叙事结构,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桥段和悬念设置,将观众牢牢吸引在故事之中。同时,影片还巧妙地运用了倒叙、闪回等叙事技巧,使得故事更加紧凑有力、引人入胜。这种叙事结构与技巧的创新不仅提升了影片的艺术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也为电影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电影本体论关注电影的叙事策略和技巧如何影响观众的感知和理解,《火锅英雄》在这方面无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编辑:张昕一)
2007年
导赏:影片以父子二人下围棋为线索,表现相互鼓励、相互支撑、相互理解的父子关系。对父亲的形象塑造导演摒弃了以往严厉、高大、沉默寡言的传统父亲形象,将其塑造成了生活失败、与妻子离婚、性格唯唯诺诺且并无成就的一个落魄父亲,对该形象的解构和颠覆使得人物前后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更加具有性格张力。对于展现父子之间的情感,导演周伟遵循了以往父子关系从紧张、隔阂走向融洽、理解的叙事脉络,但与此同时,导演注入了新的家庭教育观和价值观,表现父辈对下一代的理解和尊重,当刘小川想学围棋和走职业棋手的人生道路时,刘一手选择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超越了一般传统意义上的爱,建构了平等的父子关系。在影片的叙事上,导演周伟遵循了自己一贯的叙事策略,建构情节的悬念性、设置喜剧性段落和大团圆结局,并在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背后,蕴含一以贯之的励志主题。影片通过设置障碍表现人物的失意、碰壁,又通过展现人物坚定的自我选择和信念表现父子之间昂扬奋进的乐观精神,振奋人心,而大团圆结局的设定总是让人怀揣美好,体现了导演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在主题的表达上,导演用围棋展现人生态度,其中人物的台词蕴含诸多人生思考,富有哲学意味,例如刘一手在离婚之后道出的“人这一辈子就是一盘棋,每一步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又不能悔棋”,是对自己人生遭受挫折的感叹,并在结尾说出的“围棋就是挣扎”的话语暗含他的人生价值观,行棋如做人,人生就需要在挣扎中守空,在挣扎中突围,用围棋的妙用思考人生选择和人生走向,这是儒者的行侠风范。影片的电影语言十分具有特色,在展现棋手对弈的戏份中,镜头语言采用了漫画风格,带有武侠元素,表现了人物之间剑拔弩张的气氛。在影片开头,刘一手在棋院与其他几位业余棋手对弈,使用了大量的移动镜头拍摄人物脸部、手部和脚部特写,展现刘一手的气定神闲与泰然自若,又使用广角镜头和低位拍摄展现对手紧张焦急的神情,该种技巧的使用在后续的盲棋段落和决赛段落中均有使用,这种画面呈现颇似于漫画的绘画风格,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情绪,能够更好地把握影片节奏。(编辑:张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