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子

有片源
2005年
导赏:《一轮明月》以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一代大德高僧弘一大师的生涯为轨迹,衍射出他的超俗灵魂和高尚情操。电影剧本改编自武华所著的同名长篇电影散文,不仅保留了原散文的精髓于情节构建之中,更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散文化的独特手法。主角之外,影片并未设置贯穿全片的次要人物,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角色群像展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叙事气质。搭配如诗的视觉画面,在整体风格上更是呈现出一种淡然而悠远的散文质感。影片不仅仅聚焦于李叔同的人格、修行与智慧,更将爱国主义情感作为一条鲜明的主线,自始至终贯穿。片中弘一法师虽已遁入空门,但心系家国,以高僧之姿,行爱国之举。不仅慷慨解囊为抗战捐款,还创作歌曲以鼓舞人心,更亲自组织担架队,亲赴前线救护伤员,身体力行地践行“念佛不忘救国”的崇高理念。著名演员濮存昕精准把握了角色的情感与行为尺度,甚至从佛家学问中汲取的深刻表演心得:生和灭、有和无的道理使他“体会到大师级的知识分子神情气质的特征,小处的不为所动,招之而来,挥之而去,不在乎的平和,大处的整理积累的过程,潜在的能量的聚积,进而达到分寸恰当的显现或者爆发激情,即刻又有自如的调整变化。”他将这种平和超然的精神境界融入表演中,“形神皆似”地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李叔同银幕形象。作为一部传记片,沪上求学、济世之途、东渡日本、辛亥革命、北洋军阀、遁入空门,李叔同生命中这些重要事件在片中得到了准确呈现,同时虚构的生活场景与细腻的情感故事非但未削弱其主题的深刻性,反而以生动鲜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传奇。这表明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赋予历史人物适度的创作自由与想象空间,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应有之义,也是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在保持其商业属性的同时,深化内涵、触动人心的关键所在。(编辑:明慧)